大家好!
欢迎来到小组课。努力使情感账户中存款丰富,是关系幸福的首要关键,能帮助双方更有效地处理差异与冲突,建立心灵上的安全感和亲密感。今天的破冰练习是先做个存款练习,请选定一位亲密对象(自己的伴侣、亲人或密友)进行存款。
下面,开始第六课的学习,也是对原生家庭的进一步探索。
首先,请观看视频《两大心理需求》。了解被爱人无条件接纳的需求以及在爱人心中居首位的需求。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内心的纠结大部分都源于我们的孩童心态:觉得委屈,觉得对方“应该”要怎样,要找人为我们的情绪埋单而不是自己去负责。而一个真正高情商的人却懂得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只要愿意,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如果我不合作的话,没有人可以让我生气。每个人要对自己的幸福快乐负责,当我们要对方来当神,来满足我们所有需要的时候,一定会出问题。
接着,观看视频《依附形态》。分析四种依附形态与亲密关系的问题。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是影响我们后天处理各种关系的缘由和探寻的根源。18个月大的孩子的依附形态,可以预测到他18岁以后的依附形态。小时候,旁边的人际环境,可以影响到脑的发展,而影响最强的是3岁以前。通过视频,我们都可以看到安全型的依附形态最为理想,既不太过依恋,又不太过疏离,彼此保持适度亲密又相互独立。逃避型、焦虑性、紊乱型都是在婴儿时期(3岁以内)和抚养人(主要是指母亲)没有建立好正确的依恋关系而产生的消极的不安全形态。
脑中1千亿个脑细胞,连线的产生与环境有关。人脑里的细胞连线用进废退。常常用的那些细胞就产生一些特别的习惯和依附的形态。当孩子焦虑时,父母抱、摸、眼神、姿态、笑容、接触、声音,可慢慢安静下来,形成特定的连线,内化。组好的神经系统可帮助他将来处理焦虑。越战中存活的人,经常想到亲人的爱,帮助他存活。天下人间最重要的事,有意义的爱的联结。这些形态的依恋关系会深刻地影响到以后自己处理亲密关系时的表现,或者太过于保持独立、太过于显示强势,或者太过于依赖别人、容易情绪化,或者不知所措,不敢靠近又不愿离去,压力影响对人脑和基因改变的科学实验验正了四种依附形态皆由环境不同而改变,所以愿天下父母都能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让不安,焦虑在爱中得到医治。如何爱孩子呢?不带焦虑的关注。
下面通过3个问题进行思考并分享:(1)你对视频中的课程有什么心得与感悟?(2)你的依附形态类似哪一种,比较怕被抛弃,还是比较怕被粘的窒息?(3) 跟父母或生命中“重要他人”的依附经验是怎样的?
我做一个分享示范:第一次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我对那么紊乱型的孩子泪流满面,感觉妈妈和孩子之间互相很爱,但爱的连线没有及时建立,很遗憾,造成孩子一生的伤痛。对我来说,我是比较怕被抛弃,因为我在家里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姐姐是家族的长女,从小大大的眼睛非常漂亮,很得爷爷的喜爱。比姐姐小两岁的我出生时,被重男轻女的奶奶嫌弃,一度念叨着要把我送人,我的二姑姑也是从小就送人了。奶奶每次还说是为了二姑姑好,但二姑姑心里有多受伤只有她知道,二姑姑常常哭着对妈妈说,一辈子就想知道为什么被送人的是自己......爸爸妈妈强烈违抗爷爷奶奶才使我没被送人。虽然被爷爷奶奶家嫌弃,但每次会姥姥姥爷家,我竟然成了“抢手货”。可大姨、二姨、二舅妈家只有男孩子,她们非常想要女儿,每次聚会都是在抢我,也许是开玩笑,但当时被亲戚抢着养也让我感到害怕、恐惧,很担心爸爸妈妈抛弃我,把我送人。跟父母的依附经验以前是70%焦虑型,30%安全型,现在通过学习是90%安全型,10%焦虑型,这个焦虑型主要是自己性格使然,给自己定太多目标,完不成时会有点焦头烂额。
谢谢大家的分享。幸好,我们人很幸运,我们拥有基因。基因是控制一个人一生的东西,但是,旁边的人际经验,可以取决哪一些基因可以发展出来,哪一些不发展出来。比如有精神病基因的人如果很幸福,有可能这一辈子都不发病。我们的脑可以借着一些爱,一些可以滋润我们的人际关系,重新建立、产生新的连线,可以帮助我们,疏导我们的情绪,医治心灵创伤。
人生有太多的压力、风浪,但有人与你一起和独自面对感受非常不同。那些在我们危难、挫折或失意的时候帮助过我们的人,给过我们爱河恩典的人,就是我们生命中的天使。请大家想一想在自己生命中出现过的天使,把他们的名字和简要事件写一写,做一个《我的天使榜》。
最后一个练习,是给生命中的天使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