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上海实践 构建科技强国建设“赋能系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面对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编制核心关键算法,扩容人才存储空间,打通制度创新交互接口,构建高质量发展“赋能系统”。

       编制“核心攻关”关键算法,筑牢自立自强战略根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要求。从“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到北斗组网、超算飞转、5G商用,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要聚焦基础研究布局,在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以“十年冷板凳”精神实现原始创新突破。要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围绕芯片、工业母机等“卡脖子”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深化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攻关。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在6G、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培育“战略科学家+青年英才”梯队,以全周期保障体系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扩容“人才势能”存储空间,激活人尽其才动力网络。人才是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科技创新与人才是密不可分的,人才是促进科技创新、引领国力增强的重要战略资源,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根基是否牢固,只有把人才用好用活,才能激活创新的“一池春水”。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聚焦“高精尖缺”领域靶向引才,以全球视野吸引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扎根中国;要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打破论资排辈、学历职称等束缚,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使用权和资源调度权;要构建全链条人才成长生态,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压担子、搭梯子”,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让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同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打通“制度创新”交互接口,构建破立并举生态机制。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则是点燃这个新引擎的点火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迫切需要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来抢抓机遇“窗口”、破解发展难题、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我国科技创新组织化协同化程度不高,科技资源分散、重复等问题,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要健全资源配置市场化机制,让市场真正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要深化分层分类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打破“四唯”评价,深化“三评”改革,加快建立体现其具体创新价值、能力、贡献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