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学的那会儿,我家的成绩很不错的,怎么会越来越差了呢?”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质疑。的确,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上课坐得端端正正的,看起来很认真,可是成绩却一直不如人意。二十几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不良的思维习惯就是是其中原因之一!
思维是人们对某一现象或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认识活动过程。我们发现,生活中很多孩子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不管看到什么,他们喜欢去摸摸,看看。他们总是缠着大人提出很多个为什么。有时候,他们会一个人静静地发呆或鼓捣着自己喜欢的玩具,甚至把玩具拆得面目全非。这些孩子,虽然他们有时候大大咧咧的,有时候看起来不够听话,偶尔课堂上还会做小动作。但是,他们却表现得思维敏捷,具有很强的学习力和活动力。纠其原因,这些孩子能主动学习。只要家长和老师稍微督促一下,成绩一般差不到哪里去。
相反,有一些表面看起来很乖巧的孩子,但他们缺乏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考能力。他们的大脑皮层一直处于休眠状态。上课的时候,他们坐得端端正正,一副专心致志的样子。其实,他们的思维活动的按钮根本没有开启。他们只是被动地听着老师的讲课的声音,或者机械地记忆老师的语言。这些孩子不懂得将老师讲的内容在自己的大脑里进行分析过滤,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仓库进行重新建构。这就是所谓的被动接受!
主动学习的孩子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当他们接触到新知识的时候,总会联系相关联的知识,运用联想的思维方法,和以前的旧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而被动学习的孩子,总是以简单的记忆方式,将课堂上的内容进行机械识记。这样获得知识缺乏系统性,只能孤零零地以零散碎片状储存在大脑里。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发现,主动学习的孩子一个学期下来以后,所有的知识之间都是有一个联系的节点,对知识的能有一个整体认知;而被动学习的孩子大脑里的所有知识点之间是互不关联的。因此,当遇到单一知识点时,孩子们都能应对自如。可当出现一些综合性知识的时候,前者就能举一反三,游刃有余,而后者只能似懂非懂,不知所措。
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孩子轻松高效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孩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