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前,给孩子们押题,其中标点符号的四个考点全部在考前复习到了,讲到了,强调了,甚至在考前最后一节课又把这些点梳理了一遍。看到试卷的那一刻,对这个题我是信心满满的,相信大多数孩子的这个题应该是没问题的。试卷扫描完后,需要把班级的试卷收起来,做试卷分析,搞清楚得失,以便后续的学习中少走弯路。
在看到孩子们答案卷的那一刻,我惊呆了,完全出乎意料。只有极少的几个同学全对了。
让我想起来网上流传的教师的年终总结。“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期末时只有我自己上岸了”,沮丧不已。
直到那天听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讲座,我才明白,问题没有出在学生身上,而是出在我自己身上。
用低阶问题把学生变成了学习机器。记住“概数之间不能用顿号”,这样的死记硬背却忽视了学并没有完全搞明白,什么是概数。于是只记住了不能用顿号。
高阶思维高阶问题大概是:给出两个句子,一个是用顿号的确数、一个是不用顿号的概数,主问题是为什么一个用了顿号、一个没有顿号?顿号的作用是什么?用顿号的数字、不用顿号的数字各举两个例子,同桌之间互相判断对错。
我喜欢这个不用完全意义上改革的深度学习。只要时刻在心里记得,高阶思维高阶问题,就可以有意识的走向深度学习。
有了这样的意识,反观平时的教学,就会自己诊断得失,而不是感叹,学生怎么总也教不会了。
——闫红梅
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