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彬燕
南方人在北方生活真的是一门从头到脚重新认知的学问。
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八年,别人问我,定居了吗?
怎么来回答呢,我这种性格的人,无法以定居为定论。只能说,客居。
版图以南方北方为划分。
南方人在北方的尴尬,普通话不标准,东南西北不分。
未正式踏入接触北方之前,我对地理和气候缺乏认知。
广州一年四季的温热绿荫,除了冰箱里,没看见过地面的冰长什么样。
冷空气入侵南方温度低于十度,我还是一身牛仔外套,穿上羽绒服就不冷的道理没人告诉过我。当时问北方朋友,你们零下几十度家里怎么过的,不冷吗?
不冷呀,家里可暖和了,才不喜欢南方屋子呢,除非太阳下晒,屋子比屋外冷。北方朋友说。
我又好奇,问你们屋子为什么不冷呢?
我们有暖气。
暖气又是什么,长什么样子,是不是家里蒸馒头打开盖子那种水蒸气,我带着疑问来了北方。
原来暖气是一根散热的管子,它是温的,摸着也不烫手,暖管贯穿的屋子温度在十五到二十多度,家里也就穿个秋衣便可。
有一年冬天带父母来北京,出门散步告诉他们,穿厚点,她们说不用,不冷。
我说不行咧,外面冷,家里有暖气,户外没有。
不听。
算了,让他们出门冻冻就知道了,过会儿老两口回来冻得瑟瑟直抖。
过两天出门知道教训,穿得厚了,回来还叫冷。我给他们买了帽子口罩手套,穿严实了出门,依然喊冷,我问,哪里冷,从头到脚,耳朵,鼻子嘴巴,都给裹了,能遮能挡都捂住了。
回答,风吹着眼睛冷。
这个就没办法了,总得露出眼睛看路,就算睫毛结冰也只能露着。
人家要回老家出门就是大江大河大森林田野村庄里去。临了说一句,太冷不来了。是不是夏天带过来,会不会又说,太热不来了。
我也产生这种矫情的毛病,我能感受体验寒冷炎热,却更愿意温暖如春的云南生活。
之所以不断寻找四季分明,挑战极端恶劣的冷和热,是不想让自己太舒适。
穿衣服如何才能保暖也是一项花心思的研究。
我怎么穿都冷,尤其是裤子,去商场买最厚加绒的,又勒腿,又重,怎么还冷。这个问题困扰多年,有次半夜睡不着想我怎么穿衣服出门都是冷的问题。查阅一下北方零下的人选什么材质的衣服,人家穿的都是棉和羊毛羊绒驼绒抗寒,再看我裤子的材质是聚酯纤维。冻死活该,太没常识。第二天上商场买几条加厚保暖带羊毛的棉裤。
也不再追求为了显细腿细腰,穿紧身的。我要修订的不是外形怎么打造面部如何保养,我的朋友也认识十几二十年,一路走来她们看习惯了这样的一个我,伴随时间流逝容颜变化的规律。要做的提升内心的质量,调理平静和愉悦。
北方穿衣减衣都要花不少时间,不像南方,火速就穿进去了。北方还真的是考验你性子的节奏,得一件件一条条慢慢的来,秋衣,毛衣,羽绒服,秋裤,毛裤,棉裤。裤子得一条条的揪揪拉拉,小腿大腿一点点往上,太急还穿不好。
到零下三四十度的地方,选衣服更难了,去户外专门店,推荐羽绒服,我说不要,你告诉我什么衣服最保暖。羽绒服我有一堆,不顶事。
店家说,那你穿雪地服。
那个就不会冷了吗?
当然啦,它的保暖性防水防风都比羽绒服好。你里面穿个秋衣秋裤就可以。
听你的,打包结账。
雪地服虽然没有羽绒服那么轻便,穿着它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户外徒步个十分钟浑身滴汗。
之前不知道羽绒服不能经常洗,我还一个星期洗一次,后来别人告诉我,过完冬天才用洗。脏了也甭管,我只好多备几件,轮流换着款式穿,过完冬天再洗。还更麻烦的是羽绒服晒干了还要敲打,让它蓬松,不然里面的填充物搅一团降低保暖性。只好拿出擀面杖敲打恢复弹性。
南方人在北方的生活,需要长时间日子渗透,那些当地人素来的常识,在我这里却是需要认真揣摩探索。
人与人对温度的知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