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七十好几的老妈移居马来,是我人生中又一次做的非常正确的选择。2014年8月准备移居大马之前,老妈就早早打包好她自己那些时尚漂亮的花衣裳,准备好日常要的生活用品和一大包她离不开手的降压药、心脏病药等,她还写了份清单,认真记录。每天在手机上搜索相关的马来新闻,常发现她拿出护照看看,又认真地收藏好,瞧着她满脸的活跃和激动,(哈哈觉得她有点没当妈的责任感)。完全没有我的焦虑不安和疲倦。她像个要出远门游玩的孩子,心里幻想着一切美好的画面。
出发当天一上飞机,老妈就开始唠唠叨叨问这问那,一刻也不停,还认真翻看着机上的杂志,寻找介绍马来风土人情的文章。到达机场,她兴奋地东瞧瞧西看看,好奇地观看身边路过的旅客,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浓郁的香水味,像极了大观园的刘姥姥。走在人群中,见她又飞快地过来拉着我的手,似乎是个怕走丢的孩子,见到她孩子气的举动,顿时被她温柔的一刀刺中心坎里。
出租车拉着我和一老一少及一堆的行李飞驰在路上,渐入眼底的是道路两边绿树成荫,郁郁丛丛的棕榈树和掺杂在里边的一排排矮矮的红顶小别墅。听着华人司机热心地介绍当地的一切。不知不觉就开到了布城的新家,临走时还热心地跟我说:"布城(putrajaya)是马来新行政区,一般没有华人住在这里,让我们需要买什么或有事打电话找他。"一来二去跟他真成了朋友,他经常去机场送客回来路上,会买些本地的大烧包、当季水果等美食送来给老妈吃,对他的这份热心和真诚很是感动。
收拾了疲惫,老妈又开始跟着我忙忙碌碌地布置新家。每天看着她不辞辛苦跟着我跑东跑西,可她脸上总有按不住的笑容,按不住的心中喜悦,她像是给自己换了个跑道,第二春又重新焕发。初来乍到由开始的担心她老人家的不适应,语言又不懂,电视也看不成,可她很快就学会了自我消遣,很多退休后的老人无所事事,甚至年轻时兴趣爱好都消失了,可她不是,凡是中国见不到的,才是她觉得新鲜和爱看的热闹,很快适应入乡随俗了。
年历更换了数字,慢慢生活安定下来。老妈算是在国内见多识广的那类老人,可以说五湖四海风味都吃过,南腔北调演出都看过。越是见识广知识多的人,议论和感想就越多,凡是不习惯的地方都得横加批评,时不时冒出些见解。说实话,她老人家有些看法还是很切中要害。记得有次家里因采购了一批家具电器,有拆下来的纸箱纸皮一大堆,我都丢去垃圾房,她看了没人收就直叫可惜浪费了,追着我说这里为什么没人收购,为什么这么好做的生意没人去做,回收环保一举两得多好呀。说这里的马来人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国家给他们的福利太好,使得年轻人惰性太强了,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脏点累点的活都不愿去做都让外劳去干,被舒适的生活麻痹了,没有斗志,这样社会怎会发展得快……还让我查找一下收购废品的公司,看她一脸忧国忧民的样子,问得直叫我额头冒汗。
老妈是正宗的客家妹,客家人的善良勤劳,坚强而聪慧的优良品质在她老人家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有着一张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外貌,和一颗坚韧不拔的内心。在家闲不住喜欢倒腾她的花花草草,喜欢买些这里的花布料缝纫她喜爱的衣裳,喜欢让我带她四处逛逛,最喜欢去布城二区的行政街,去逛那里马来平民在政府门旁摆摊做买卖的档口。她说喜欢看看马来政府与民众打成一片的亲民场景,去逛每逢周二、周五的马来巴刹夜市,吃些马来特色小吃,尽情感受本地的风土人情。
有时我们做儿女的也需要思考,如何爱父母,才会令他们安心老去。真正的孝敬,不是物质上的孝敬,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有次一位友人带着我们去位于锡米山的本地华人市场买菜,在热闹吵杂的市场里,听到本地华人说着满口的客家话,老妈像找着组织一样,那个激动兴奋劲,主动跟卖东西的摊主热情地用客家方言聊起天来,打听到这一带祖上多数是客家移民。说自己刚由中国来,又看见她久违的客家古早小食(柱叶粄、艾粄、捆粄)在这里都有卖,喜悦地拉着我跟我介绍说这是她儿时常吃的美食,离开家乡后有大半辈子没吃过了,边吃边说真好在这里还能见着吃到。看着她吃,仿佛就像在品味着童年的记忆,咀嚼着岁月的风霜。一口气还买了好多准备带回家吃,跟摊主约定再来,见老妈思乡真情流露的那个瞬间,我情不自禁流下眼泪。人生就象一个遥远的旅行,一段路程总有一段不同的风景,我愿把她这段路程涂上最精彩的一笔。当天采购了好多在超市没有卖的本地蔬果,老妈高兴地在车上碎碎念念讲了一路她小时候的往事,此刻用不着我说话,只需要静静地去聆听。思绪翩翩的想为老妈做些什么,怎么用行动去创造记忆呢?
有次放假回广州时,我把我的舅舅,老妈的大哥带到马来让他们兄妹相见,加起有160岁的兄妹俩,见到彼此那高兴劲儿就像大小孩一样,相互握着手激动地诉说着离别的情长,家长里短聊到深夜,久久不愿入睡。我们一家大小带着老顽童的大舅,走遍了吉隆坡的边边角角,去到了马六甲寻找古代先贤的痕迹,吃遍了槟城、怡保的东南亚美食,他们如回到童年互相诉说着小时候的那些往事,说到开心处俩人放声大笑,欢快的笑容久久地印在他们脸上,愉悦的心情感染了每个人。回国那天大舅开玩笑地说:"中国现在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已经不再是"吃了吗"而是"回来啦"如果仅仅从外省地回来还算不上"回来",非得是从外国回来。这下他回去寒暄也有话题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他们互祝珍重,老妈还告诉大舅她的身体好多了,来马来西亚后降压药等都不用怎么吃了,气候温暖对她的心脏也好很多,兄妹相约来年再见。此刻老妈的内心是开心满足的,这让我心安。
是老妈在我最无助的人生路上,用她的爱给我持久的动力,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及最真诚的陪伴,让我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老妈常用哲学家的语气告诉我:"溪水若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母爱是稀释在海水里的盐分,虽然看不见,但每一朵浪花都尝到了母爱的味道。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在此生活老妈思想开化很多,母女之间在健康观念,孩子教育,生活习惯等方面也多了许多见识。母亲、女儿、外孙三代人之间的亲情也更加深厚。写这些有感而发的心里话,是想给老妈一份特别的礼物,逗她老人家高兴下,绝没有让老妈出洋相的意思,因跟她聊起想写写她,老妈说不要,怕我有损她的"光辉形象"。我说不出矫情的"爱您老妈",但我知道妈妈在哪哪是家,妈妈在快乐在,岁月轮回,一路花香。
生活在社会体系完全不同的国度的人们,既然来到这个国家,就应该以客观眼光来观察,而不可总抱着原来的偏见,无法理解或者不愿理解,反感我们在此宣扬他国。其实我所希望的是亲们不要带着某种先入为主的成见来读此文,才能体会在其中的真正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