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铜《深度学习的艺术》是一本关于学习的小书。文字简短,逻辑清晰,有理论有实例。
这次试着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四个基本问题来总结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一、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
通过提问、解码、操练、融合这四个步骤来进行深度学习。
提问可以在一个主动的目标下,通过丰富的情境,建构地学习知识。
解码不是字面意义的理解,而是从自己观察的视角,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把所见知识融入自己的领域。
操练就是践行。“做中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融合就是把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分析不同领域知识的潜在关联。不要分解思维,而要整体思维。
二、作者是如何组织内容的?是什么逻辑?
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顺序,(这叫什么逻辑?)
1.提问。
从维克跟斯坦的哲学问题引入,否定非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认为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扮演的是吸纳者或者搬运者的角色,把外部载体中的某个确定的知识集合搬运到自己脑海中,以知识集合为中心学习。是静态的,是直接传递模式。
作者提倡问题导向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经常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2)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3)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已有,更新,未知,探索,四部分。
举例,核反应堆的本质性安全设计,并分析这四步骤。
补充建构主义学习方法,琳达·哈蒙德提出基于研究的学习有三种: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设计的学习。
问题是引向深度学习的起点。
2.解码。
从看过不能转述和知识囤积癖两种错误说起,提出解码不是字面意义的理解,而是从自己世界观、观察角度出发的解释。以不同人看待小黄鸭和几米练构图来例证。
提出基本的解码方法,不外乎下面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 它是什么?(对文本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写作、表达的手法)
更高级的比如对《我不是一只烟斗》的七层解读。
其次,用跳伞举例,提出了解和知晓不一样。
再次,提出高段位学习者的良性循环。
第四,推论出所以要读最好最经典的作品才能良性循环。用徐皓峰解析《卧虎藏龙》为例。
第五,给出观察和思考的途径——方法问题。
(1)不要只寻找结论,还应该寻找过程。如果是看一部虚构作品,我们可能要去反思,目前这个结局,作者是进行了何种逻辑上、感情上的推动,使其变成了一个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结果;如果是一篇论说文,我们可能要去反思,作者是使用了什么样的材料论据、通过了什么样的推理,才使其论点成立、能够把人说服。
(2)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归纳是信息的减损。
(3)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卧虎藏龙》例证。
3.操练。
从大学老师引出,做中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接着举出游戏这种操练式学习的特点。
(1)提供即时和丰富的反馈,包括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如 Wii)。
(2) 营造动态和多变的情境。即便使用一些简单的随机性设定就可以使情境变得复杂多变,这样玩家就不会因单调重复而感到枯燥。
(3)适度的挑战性构成对学习的激励。挑战的难度随玩家的经验和成就而逐渐上升,使其既不会因挑战过难而严重受挫也不会因为过于简单而失去兴味。
第二,提出操练的重要性:你掌握的知识,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而是取决于能调动多少知识及其关联。认知心理学,反复练习在于自动化,2013年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研究,如图。一万小时理论。
第三,如何操练?先解决操练的意识和方法。
意识:把知识当做技能来学习。心理学老师说自己念完博士站到讲台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方法三种:写作式操练(王云五先生英中翻译、文白翻译例子),游戏式操练(假装相信,金钱游戏,反事实游戏),设计式操练(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三国杀)。
4.融合。
首先,给出融合的概念。学习高手常常会有意识地把不同领域甚至不同学科的知识摆放在一起,然后尝试去分析、比对它们的潜在关联,甚至于当异质的素材堆叠在一起时,仅仅是潜意识的推动,就可以让这种隐藏的关系浮出水面。
其次,对分解思维批判。
专家证言:大卫玻姆“分裂性”。
海特海: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但我们没有向学生展现生活这个独特的统一体。
投资思想家查理·芒格,把那种只会用单一学科知识思考的人称为「铁锤人」。
第三,融合效果的迁移,印证,互补。
例证。迁移:伯纳德·布罗迪发现甲基橙测定技术
印证:数学家庞加莱与台湾戏剧大师赖声川。
互补:罗德·霍夫曼,变形虫理论。
第四,融合的操练。两篇文章分析印证,迁移,互补。
三、作者说的对不对,都对还是一部分对?不对的部分是为什么不对?
挺对的。
四、这个部分内容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教与学密不可分。从更通俗角度理解建构主义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基于问题的、基于设计的、基于研究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