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有一种气体叫作“惰性气体”,在它的原子中,电子在各个电子层中的排列非常稳定平衡,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我们所处的时代,各种投入少见效快的欲望满足工具互相抢夺人的精力,最终稳定平衡地占据了生活的全部,而爱情与繁衍行为这类投入巨大、见效慢的欲望渐渐萎缩退化。最终的我们,就像是惰性气体,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活力。
也许不自知,也许无所谓,但我们已然都进入了这么一个薄情寡义的“惰情时代”。
大家在讨论“为什么现在的男生不再追求女生了”,发言权比较大的男性群体一窝蜂地抱怨:
“追女生太累太花时间。”
“女生的心思好难猜,追她的过程没有进度条,摸黑前进很难坚持。”
“追了好久突然就被程咬金截胡了,淹没成本好高,欲哭无泪。”
这些讨论让我想到两个问题:
问题一,这些情况以前也存在,但并没有阻碍男生对女生锲而不舍的追求,为什么到了现在,这些问题就立刻变成了交往的障碍?
问题二,如果换成女生主动去追男生,情况能逆转吗?
惰情时代的时间成本非常高、爱情给人带来的快感可替代,这两点贯穿了爱情的整个过程,这就决定了即使是女生倒追男生,障碍仍然存在。
1.众里寻她
过去,对一个人产生兴趣,也许源于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于是电光火石,一见钟情;也许源于学习和工作上的交集,日久生情,芳心暗许。
从认识对方到做出追求的决定,没有搜索引擎里跳出的详细介绍,一切都通过自己真实的体验,在内心将对方的形象从骨骼到血肉,一点一点地描绘丰满。
现在,媒体告诉你男人女人都可以分门别类地标签化:
英俊潇洒、有钱有势的高富帅;虽踏出寒门仍心系原生家庭的凤凰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程序员;追求物质的拜金女;头脑简单的傻白甜;漂亮多金的白富美;朴实无华的土肥圆。
这些标签,是在信息的海洋里提炼出某个群体的共同点,简化了个人对信息处理的时间,同时也牺牲了个体性格的细节。
通过网络无法触碰到对方的真实人格,而多数能让你动心的点也许就藏在这些不经接触就无法体会的细节里。
在网络里,她说自己是一个吃货,你觉得和你没什么关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平行宇宙的你和她交往后,她会带着你走遍全城去寻找一碗口味恰好的牛肉面,你看着她心满意足的样子会觉得很可爱。
在网络里,她说自己喜欢吴彦祖那样帅气又努力的男人,你觉得和你没什么关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平行宇宙的你和她交往后,她会觉得你的鼻子和吴彦祖好像,你认真工作的样子也散发着迷人的磁场。
然而,就算知道真相想要改变又怎样,你还是过不了接下去的这两关。
2.两情相悦
过去,我们面对面地聊天、吃饭,手拉手地逛街、游玩;现在的商品琳琅满目,每一款都直指你内心深处那些难以割舍和克服的原始欲望。无形的鞭子很多,抽着你像陀螺一样拼命旋转着上班、加班。
余下一点有限的碎片时间,要分一点给基础生活,所以我们有了简单高效的微信、外卖、淘宝;还要分一点给休闲娱乐,所以我们有了电视剧、游戏机。
至于生理需求,五姑娘还是那么安全可靠,免费的炮兵连还是那么热情似火。
难怪有人要问“为什么要恋爱,是电视不好看还是手机不好玩?”
时间这么快,谁都恨不得快马加鞭地翻山越岭,哪里能悠闲漫步看风景?
惰情时代的大千世界里,娱乐方式那么多,哪一种愉悦都比爱情来得直接、猛烈。有这么好的替代品,谁还要细水长流的爱情?
3.喜结连理
过去,我们觉得家庭很重要,孩子很美好。相亲相爱的两个人,总需要分享一点甜蜜给那个小小的见证人,好让TA长大后也能延续这样的幸福。
现在,生活里堆满了糖果,我们出于本能一直吃,只要尽可能多吃点,不要输给别人,甜不甜的谁在乎?仔细想想,这种精疲力尽的生活也没什么好分享和传承的。
孩子虽然是那么可爱的生物,然而想到一旦生出来就分散了我的精力,影响了我吃糖的进度,顿时就没了动力。把宝贵的时间拿出来生孩子带孩子,小到升职加薪,大到实现自我,全部化为泡影。遗憾的是,这些牺牲还不一定能加成到孩子身上,能让TA如虎添翼、出类拔萃。
惰情时代的时间成本太高,越来越多人已经输不起了,结婚生子从人生的必然变成了越来越需要被重新考量的生活选项。
惰情时代的信息像潮水一样在身边来去流淌,我们摸到水就以为触碰了整个世界,却不知道我们的内心都是一个又一个的孤岛,彼此并不相连。
很容易说出这个时代有多好,可身处这么好的时代,我们的心情却总是焦躁不安,无处安放。
说不出从前慢悠悠的生活哪里好,可是在那个时代,我们无助的时候不缺一个实实在在的拥抱,快乐的时候不缺一个会心分享的微笑。
这个时候,总会怀念起木心先生的一首诗: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