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进宇博士在《爱与教育》家长训练营上,给我们讲到了教育者的天条: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影响别人做事的动机。
做事成功的天条:若想让事情变好,我自己必须先变好。
孩子们不是看我们说什么,而是看我们做什么。
一,要激发孩子的成长动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状态。
让自己成为一个热情的、快乐的人,让自己成为一个懂得爱、会爱的人。我们看自己的孩子顺眼吗?我们经常夸自己的孩子吗?我们经常用欣赏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孩子吗?是不是不管孩子表现的怎么样,我们都能用欣赏、鼓励、表扬、接纳、爱来陪伴孩子?当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我们选择相信什么?我们选择相信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又选择用什么的心态来面对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让我们检索一下,我们是在尊重规律还是在违背规律?要激发孩子的成长动力,就必须尊重教育者的天条和做事成功的天条,就必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乐观的心态对待问题,就必须用更好的自己去影响孩子。
二,激发孩子的成长动力,我们还要祛除孩子的有错心理。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就像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到参天大树,它需要我们耐心地等待,细细观察。没有能好好学习而故意不学好的孩子,也没有能去学校而故意不去学校的孩子。只有遇到困难不知如何处理的孩子,只有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出错、试错长大的孩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允许孩子犯错,不接纳孩子的错误行为,会让孩子产生内疚、愧疚、自责等犯错心理,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孩子怎么会有成长的动力呢?所以,要激发孩子的成长动力,就要祛除孩子的犯错心理,允许孩子出错,鼓励孩子通过试错找出正确的行为方式。让孩子放心,让孩子知道他的言行举止是被允许的,被接纳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放松下来,轻松成长,快乐学习。
人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会有问题。“生活在没有生活之前,是没有任何内容的”。真正的问题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选择:我们选择拥有什么样的问题。其实,我们拥有的东西是一样的:人只要活着,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面对问题,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前提。
孩子的问题不是物质层面的问题,而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只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把孩子的精神人格培养好,那孩子的未来基本就没有问题了。我们懂孩子吗?我们知道孩子问题背后所隐藏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吗?孩子所需要的到底是物质还是物质所传递的精神层面的感觉呢?我们通过物质给孩子传递的是爱还是恨?是鼓励还是压力?是期望还是要求?物质的满足不是爱,通过物质传递的感觉才是精神层面的意义所在。孩子行为背后未能满足的精神需求是什么?我们能满足孩子吗?解决孩子精神层面的问题,才会激发孩子的成长动力。
世界上的事情大多是多因一果的。智者求因,愚者求果。教育更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如果我们把眼光盯在结果上,我们就会陷入一个误区:考上好的大学,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孩子取得好的分数,家长的责任就尽到了;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切就都好了······真的是这样吗?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不是提升学习成绩这么简单,而是要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考上好大学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成长才是!而成长的最佳途径就是坚持学习。
通过有温度的陪伴、去评判的沟通、无条件的欣赏,我们要告诉孩子:你不需要改变什么,你已经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了,我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做得更好。我们要允许孩子有个体的差异,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做懂孩子的父母,做爱孩子的父母。任何生物都是以生长为目的的,孩子更是如此。给孩子一点时间,给孩子一点空间,让孩子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自由翱翔,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孩子的发展有无限的可能性。激发孩子的成长动力不但需要我们去做些什么,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厘清我们不去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