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的物品过多,活动空间变窄,从而影响到日常的行为时,我们要做的一个动作是置换物品。
屋里所有的物品,都是因为生活行为的需要而存在的。如你需要做饭,所以有了锅碗瓢盆;如你想喝更符合肠胃需求的鲜榨果汁,你会买多功能榨汁机等等。
有了生活行为这个前提,物品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以及物品摆放的位置是否更为方便,就一目了然了。
在这些物品中,包含有三品,一是必需品,没有这些就不行的,如食材、衣物和WiFi;二是想要品,是因为自己一时兴起觉得有需要而买下来的,日常没有它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有了之后可能会高兴些,久了不用就成了闲置物了;三是奢侈品,有价值的,放久了也不会贬值的,黄金,有收藏价值的摆件等。
将物品分为三品后,再从数量上着手,维持日常所需的数量最低是多少,可调整的幅度有多少,其余的都是可以处理掉了的。
回到日常行为上,以衣服为例,以一周为限,你穿的衣服都有哪些,整理出来。其余的不穿的或者是季节性的衣服,可以再划分为必需品和想要品。想要品可以打包起来,再置个半年一年,一个轮回后还是没有记起它们使用它们,基本上来说它们对你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了,就可以捐赠或者做其他用途了。
其他的物品同理,根据日常的使用习惯从进门去沙发休息,或到厨房为自己准备美食时随手就能取到合适的餐具物料等等日常路径,把物品放在什么地方方便经常使用的就归纳到什么地方。这样的方便取用,用完后要放回原位,方便下一次使用。
被整理出来的非日常必需品的物品,或用着摆件为屋内增色,或用作其他用途产生价值,唯一不能的就是占着位置还不产生价值。
最后,一些特殊日子的物件,如春节的装饰品或参加等,即便没有天天使用,它们也是归属于必需品中,因为特定的节假日一定会用上产生价值,找个合适位置安置它们。这类特定的物品集中安排在某个位置,为的是形成关联记忆,有需要就去那个位置找即可。
请记住,物品是为我们的日常行为服务的,如果偏离了行为,就需要及时调整了。
#极简生活#抄书 #抄书静心 #书中自有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