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我也看过,是一篇非常有热度的五星好文章。包括我自己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会无限认同与警惕。
选题基础好,关联性(认同)+温度(共鸣)
首先一个宝妈熬夜是多么平常的事情,而猝死妈妈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何其巨大的悲剧。
熬夜这件事情在我家里天天上演,自打娃出生开始直至一岁半断奶,我就没睡过一个整觉。断奶以后的整觉也是越睡越短。有时候一边熬着夜,一边都能感受身体在变差,而看到标题的第一眼,就感觉那是一种结局,也有可能出现在我身上的一种结局。
很不情愿接受这样的事情还是会点开看一看,想象文章是否有足够的power会说服我从此远离熬夜。相信很多读者也是带着这样矛盾的心情,看进去。
很多的声音果然刺耳,好的文章是能发人深省的。痛苦却不被理解是怎样一种体验呢?难道我们只能这样沉沦,鞠躬尽瘁受尽抨击死而后已?
厚度(价值感)
「我们应该,但不活该。」
「如果说熬夜熬的是生命,那当妈的只能用生命换取这片刻的自由。」
文章从头到尾就像坐滑滑梯一样,积极地引发我思考,然后替我说出结论,帮助我深入的去了解这个现象背后的本质——自私贪玩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付出现实以及美好向往。令读到者为之动容。
热度(时间感)
不用说,一个从2015年到如今四年久盛不衰的新闻热度。还结合了根据这个新闻搜索出来的其他相关的社会舆论以及新闻评论的焦点。对于热点的讨论更加抓住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引起读者对这一话题的重视,更提高了对后文表述内容的期待感。
锐度(获得感)
我想结合这篇文章里最喜欢的三句话来解读这篇文章的获得感,这三句话是:
1.不知道她熬夜刷手机的时候,心中有着怎样的小确幸,对生活有着怎样的妥协,对未来有着怎样的期许。
2.每一个熬夜刷手机的妈妈心中,都藏着对精致未来的期许
3.熬夜的我们,只不过需要一个出口,安放那个还做梦的自己。
感觉文末部分这三句话集中催泪。好文章不仅仅限于能说出读者想说的话,更可贵是深挖出了熬夜妈妈内心最美好隐忍的原因。
只有发现了真实的情感(熬夜的原因并非全是自私,而是为家人为了生活更美好而自我牺牲做的努力),才有利于接纳它正视它,拼命地去实现这个梦想,用除了熬夜以外的其他途径。既保护自己,也维护梦想的生活,那是何其伟大而必须的女性觉醒之路。
这三句话是精髓,是提纯的价值感升华,带给读者更大的获得感——无需回避,未来努力的方向变得清晰,只是换种方式做梦更美好。不以熬夜为代价。
有了这样高度的认识,就轻松获得了行动力——杜绝熬夜,锻炼+养生模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