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通常说一个人节俭,其实是对一个人的赞美,通常节俭还与勤勉一起出现。是一个褒义词。而吝啬,毫无疑问,是一个贬义词。没有人喜欢和吝啬的人往来,即便自己本身也是个吝啬的人。
举个例子,洗完手,先甩几下,然后用一张纸巾通过几次对折,达到只用一张纸巾就把手擦干的效果。这就是一种节俭。拿租房来说吧,如果仅仅为了一个月省几百块钱而选择离上班地点更远的地方,大多数情况下,就不能说是一种节俭(这个例子不是很恰当,可以用极端例子来反驳)。折算上路上多花的时间,其实省点钱并不划算。用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做点别的事不是很好么,比如看几页书或者煮个早餐。
扯远了,并不是要说租房的事情。扯回来。节俭与吝啬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可以这么说,节俭和吝啬其实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其根本区别是:是否只关注事情价值本身。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里是这样描述节俭和吝啬的区别的:
节俭是出于尊重概括性的原则,吝啬则是在乎价值的本身,焦虑不安的关心琐细的事物,而且仅仅为了那些事物本身的缘故。
概括性原则就是一种在人内心里慢慢积累的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感知到什么是合宜适当的,什么是要避免去做的。比如随地大小便就不是合宜适当的行为。
知道了概括性原则是什么之后,再说节俭是出于尊重概括性的原则就不难理解了。还拿洗手的例子来说,美国人一年消耗大约 130 亿磅纸巾(只是指洗手间里洗完手擦手的纸巾),而如果每个人每天减少使用一张,一年就能省下 571230000 磅纸巾。想想看,这样相当于少砍了多少树?所以只用一张纸巾来擦干手就是一种节俭,出于尊重保护环境的这个概括性原则。
以上数据来源于下面的 TED 视频:
吝啬则是不考虑任何概括性原则,唯一关注的是事情价值的本身,关注的是个人对这种价值的得失。比如仅仅为了省几百块钱而情愿每天上班路上多花一个小时,而忽略了多花的一个小时本来可以做些其他事情的。
《道德情操论》
这是《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的一本书,号称西方的《论语》。当然并不是说因为它是西方的《论语》就去读它,就《论语》本身来说,除了语文课文里学过的那点,再没看过了。而是书中对各种感情的深入论证值得每个人一看,包括自爱、顺逆境对人行为的影响、雄心壮志、功过感、正义与仁慈、自许与自责、自欺、品格、克己等。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对各种感情、心理活动的论证的合集。
所以倒不用从头到尾的读,对哪种感情感兴趣就可以先看哪一章。人生三大乐趣:红颜、知己、枕边书。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一本枕边书。我们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各种各样的人,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情和心理活动,去了解一种感情产生的缘由、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其实对了解自己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