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作者斋藤孝,196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等。
书本很薄,整本书的内容也显得不够精炼,语境是一个导师对自己学生们的淳淳教诲:网络让我们飘流在信息海洋的表面。而阅读带我们向下深潜,汲取深藏水底的精神清流。同学们,大家一定要捧起书本来深入阅读啊!
深阅读,是相对而言的,与之相对应的是粗浅的阅读。何谓粗浅的阅读?大概有以下几种:盲从、被动的阅读(比如各类推送的文章);不求甚解的娱乐性阅读;为阅读而阅读等。
本书作者理解的深阅读:读书的目的是超出获取信息的范畴的,其目的在于深化思想、升华精神;读书是自己与自己相处的时间,能帮助人冷静客观地审视自己,帮我们磨练不可缺少的决断力和判断力;阅读量大,看问题的视角也会增多,利于培养“多视角思维”。
读书,大体上有三种意义,可以依据自己的目的性去选择书籍和阅读方法。
01、为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
02、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时间,而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
03、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第一部分:给阅读新人的读书建议:
作者观点:好书的标准有两点,要易读、要有内涵。一本书里发人深省的内容越多就越有价值;大道至简;“有结论”的书不值得读。
01、对于尚处于培养阅读习惯的新人而言,从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开始。可以通过媒体、网站等读书排行榜来筛选自己感兴趣的书。还可以通过自己信任的“导师”(指导自己遇见好书的人)来指导选书;
02、从经典、易读的文学作品开始阅读;
03、结合图文影像,在看电影前读原著,互通理解,加深印象;
04、可以通过拓展阅读,慢慢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
05、读传记,找自己的榜样,以及其他可为己所用的内容;
06、根据别人(特别是行家)所写书评找自己感兴趣的书。
第二部分:读书方法
01、古典书籍可暂放下原本或译本,先从针对其价值或现代意义的解读书籍开始阅读;
02、用“发现问题”的思路去思考和阅读;
03、不只是“目测”,也可与朗诵、听书相结合;
04、相对于电子书,实体的书本更有温度,读后的书,做过的注释,会给书籍以“生命”;
05、根据自己的读书目的和书本难易程度灵活决定阅读速度;
06、固定一个时间段作为阅读时间。也可利用一切碎片时间来阅读而不是看手机;
07、“输出”很重要。能否简单地把书的内容向他人说清楚,加上自己的感悟来做简单或深入分享,才能真正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阅读收获;
08、参加读书会有很多好处。比如一起共读让读书更有动力;听别人的看法能加深自己对书本的理解;结交志趣相投的人。
这些观点和指导,我觉得对初读者还是有所帮助的。读书的多与少,速度的快与慢,阅读的深与浅,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起点。不管自己目前处于哪个阶段,只要坚持去做到:去阅读、去思考,去总结、去输出,就一定会有进步和收获。
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上扎根。
——叔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