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是一个极具包容性与融合性的城市,这种特性最直接体现就是澳门多样化的建筑。
很难想象在面积如此拮据的土地上,金碧辉煌的娱乐场与残旧暗淡的居民楼并存,色彩鲜明的异国建筑与典雅传统的中华园林同在。第一次去澳门,要看大三巴、妈祖阁,而重返后,漫步在澳门街头巷尾,我才真正感受到澳门独特建筑风格的魅力。
色彩感
鲜明的色彩和浓郁的欧式风情是澳门建筑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绿 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
龙环葡韵中“龙环”是氹仔的旧称,“葡韵”是指葡萄牙风格,这是一组海边的五幢葡萄牙式建筑,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土生葡人之家。
最初看到“土生葡人”这个字眼,着实把我逗笑了,后来仔细查过才知道,这是指一个族群,不仅包括葡萄牙人,还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一带,以及印度人通婚后产生的族群,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却有有明显的的东方人的生活习惯,正是这部分人促成并加速了澳门的文化融合。
说回建筑本身,龙环葡韵代表了19世纪初形成的葡式古典建筑风格,外墙涂油鲜明的色彩如绿色、粉红色,平面作纵向布局,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古典建筑进行区别。
黄 路环圣方济各小教堂
圣方济各教堂在路环岛,相对于澳门本岛上的教堂所处环境更为幽静。这座小教堂建于1928年,采用巴洛克建筑风格,黄白色调看起来非常纯净明快,没有一般教堂可能带来的压抑感。
不过这次去最大的惊喜是发现民事登记局就在圣方济各旁边,同样是一栋浅黄色的建筑,上面写着 “婚姻登记时机:逢星期二、四,上午11时至下午12时30分”,男友说在这里上班真好,每星期只工作3小时。我戳了戳他:“想什么呢?可能星期一、三、五都在离婚登记处上班!哈哈!”
白 圣母雪地殿教堂
圣母雪地殿教堂位于东望洋山山顶,是东望洋灯塔旁的小教堂。别看这座教堂小,它建于17世纪初,历史可谓相当悠久了,2005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教堂具有17世纪葡萄牙修院建筑风格,外部与圣方济各正好相反,是白色调为主,辅以黄色线条,内部的屋顶呈拱形,天花和墙身两侧均保留着彩色壁画,十分神圣。
红 澳门中央图书馆
澳门虽小,但公共事业非常发达完善,公共图书馆就有八个,上面这间红黄相间的图书馆是澳门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位于荷兰园大马路,用葡萄牙公寓改建而成,拱形的窗和窗外木质的窗外栏很有欧式特色。顺便说荷兰园大马路的官方名称说出来笑死你:肥力喇亚美打大马路,哈哈哈,澳门这些音译过来的路名真的是再奇特不过了!
烟火气
在澳门的现代建筑中,与富丽堂皇的娱乐场形成了鲜明对比的就是街头巷尾那些充满市井气息的居民楼和商铺。
楼
普通澳门民居十分简朴(有些甚至是简陋),具有岭南风格。和香港一样,澳门的人口密度极高,所以普通居民楼建设的密度高、面积小,通常不建阳台。
居民楼除了四四方方的楼梯外,也有一些呈A字形或是外壁呈弧形,是吸收了西方建筑的特色。澳门主岛的大部分居民楼建成较早,外观相对破败,但正是这种破败感却增添了这个城市的烟火气,也凸显出一种有迹可循的历史感,就像是上海的弄堂和北京的胡同,成为一座城市最具特色的街头景观。
铺
除了居民楼,另一类构成街头建筑的元素就是商铺。澳门的商铺建筑风格带有东南亚风格的特色,加之一贯使用的繁体字招牌,很容易让人产生置身南洋的错觉。
中国风
澳门虽深受葡萄牙文化的影响,但中式建筑仍根植于骨髓之中,在异国情怀浓郁的澳门也有不少传统中式建筑。
园 盧廉若公園
盧廉若公園是澳门唯一具有苏州园林风格的公园,是澳门富商卢廉若的私家花园。公园正门是一座圆形拱门,深入其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回廊分布有致、错落有序,而最能体现苏州园林风格非假山怪石莫属,让人不禁想到狮子林,宛若置身江南水乡。
然而你以为中式园林中就只有中国元素吗?澳门的建筑是处处体现了中西融合。园中的建筑主体——春草堂,虽建于水榭之中,外观却采用葡式风格的浅黄色外墙配以白色线条,廊柱的部分也采用哥特式建筑形式,是中西建筑风格相互交融的最好印证。
庙 莲峰庙
莲峰庙在澳门来讲,规模较大,采用传统寺庙的平面布局,均衡对称,从屋檐到内部结构均是中式寺庙风格。神奇的是,庙内同时供奉观音菩萨、天妃、神农始祖、关公等不同属性的神佛甚至是人,是只有在澳门才存在的现象,这也是澳门文化包容性的最好体现。
这篇文章没有分析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大三巴牌坊,也没有分析葡京、新濠、威尼斯人等最具特色的现代建筑,而是从街头巷尾选取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建筑,希望能全面的展示澳门建筑风格中中西融合的特点。
澳门的建筑一方面受到葡式文化的影响,有些为巴洛克风格、有些为新古典主义风格,也有少数呈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总体为欧式建筑艺术风格,这一风格多集中在葡人居住和商贸区域,以直接串联,有明显的的结构分布;另一方面,也受到岭南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华人居住区,相对而言更为分散。
在许多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有传统特色和历史意义的建筑逐渐被一座座相差无几的现代摩天大楼所代替,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楼越来越新,却失去了反映城市特色的生命力。在澳门,特色建筑始终是这座城市的明信片,希望每次去澳门都能持续探索这些美妙的建筑背后暗含的文化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