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你是不是常常后悔做过的决定?
是不是觉得自己目光短浅,考虑不够周全?
你知道那些性命攸关的军事决策,那些影响数代人的城市规划,是如何做出的吗?
你知道机器运作和算法如何左右人们的决策吗?
作为美国“技术界的达尔文”,擅长讲故事的科学家史蒂文·约翰逊用5年时间搜集了关于决策的各种案例,总结出实用的三步决策法:绘图—预测—选择。
在这本书中,约翰逊沿用了他一贯擅长的多领域叙事和历史叙事方式。历史、地理、军事战略、气象学、脑科学、神经学、人工智能……从群体决策到个人决策……
《远见》一书的价值在于,它集合了决策学领域的真知灼见,并跨学科搜集了不同领域在做复杂决策时的共同智慧,试图提出一个普遍适用的决策流程,供广大读者掌握做决策的技能。
作者简介:
美国科普作家、媒体理论家、畅销书作家,著有9部作品,其中包括《完美未来》《好创意从何而来》《发现空气的人》《幽灵地图》《所有坏事情对你来说都是好事情》。他创建了众多有影响力的网站。他还是美国公共电视台和英国广播公司系列片《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的主持人和联合制作人。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比尔·克林顿,2013年在克林顿基金会健康事务会议上的发言
史蒂文·约翰逊是“技术界的达尔文”。他以引人入胜的观察和洞见,向我们阐明了创意的起源。——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作者旁征侧了各种学科的范例,是一部奇闻轶事的大杂烩。可是核心观点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想要做出有利决策无外乎就是多思考多模拟再做权衡,无新的工具。作者的观点散布在若干学科的范例段落中,读起来有些疲惫。
# 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走流程。你该上学就上学,该上班就上班,学什么、做什么都是别人设定好的,你自己并不真的做什么决策。那么遇到两难选择,该如何决策?第一,列出所有可能的选项,减少决策的思维盲点,百分之七十有关决策的信息;第二,预测未来,(思考方式的开发程度决定预测未来的结果)作出最优的选择;第三,根据实际情况,对决策进行适时调整。
# 大道至简 1.想象出所有的可能 2.把自己的想法反着想想 3.调整(不能调整的方案,远没有可以调整的好)
贰:
如《远见:如何做出对未来有利的决策?》这样一本200页的书,其实也就讲了关于科学决策的“三步法”,简而言之就是三个词、六个字:绘图、预测、选择。看似很容易,其实一点都不轻松——特别是当决策不是给别人做,而是给自己做的时候,可以说是艰难异常!但是写了《远见:如何做出对未来有利的决策?》这本书的美国科普作家、媒体理论家、畅销书作家史蒂文·约翰逊却试图一再证明:做有眼光、不后悔的决定并不难,只要照着他说的来做就行。
史蒂文·约翰逊的办法,就是“绘图、预测、选择”这六个字,这六个字作者一共用了三个章节的内容,举了无数的例子。其实,说得越多,反倒让人感觉内心里的负担越来越沉重,仿佛有了一种“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感觉。倒不如简化一些,就如科学作家万维钢为本书所作的推荐序中所讲的那样,越简单明确,越便于执行,越可以减少犹豫。
首先应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决策能力呢?决策能力“就是你在关键当口能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的能力”。这个定义非常好懂。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很多时候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并不一定就是“关键当口”。所以不必拘泥于判断那个需要做决定的“当口”是否是“关键当口”,这个标准是由自己来定的,自己认为是那就是。在这个问题上不纠结,那就可以开始接下来的一步了。
其次,做决策或者决定时,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态平复下来,既不能急,又不能慌,更不必使做出决策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不去想那么好,但也不去把它认为是生死攸关;而是要明白,人生总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决定连缀起来的,有的决定事后证明是做对了,有的决定当初是对的但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导致了非预期效果……这些都很正常。只要明白,多数情况下,做决定并不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就足够了,这个时候所要做的,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的头脑尽可能保持清晰。然后,第一步是列出自己的所有选项,第二步是选择价值最高或者综合评估后最有利的那个选项,第三步是调整,不合适就要及时改正改进。
最后,如果决定已经做出来了,那就要认真去执行;中途可以调整,但不等于就可以草率地终止决策的执行——再决策或者再决定的时候,一定要本着把事情做好的想法付出做出选择。
所有的一切,似乎也就如此了。很难吗?似乎也没有那么难;当然,所有的人也都会同意,这些确实不容易。要想做出对未来有利的决策,确实需要有远见,确实需要有决断能力,确实需要一种坚持。
没有一个人能永远羸。有的时候,失败固然让人感到挫败,却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失败。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