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各种场所各大网站平台看到“分享”,已不足为奇。但回想我读书那个年代几乎听不到这个词。为什么?是创造,是外来引入……
分享,本身是久远的老词毋庸置疑,但我隐约记忆中第一次在公众场合听到是在二十多年前。记得刚毕业南下打工,开始为了熟悉环境,先在企石小镇上临时找了个全职培训老师的工作。那时时常有个隔壁油画馆的老板过来找我聊天,后来又带我去参加活动。哈哈,不是关于美术的,而是传销的。但那时我所见的传销比现在正规很多,不是硬拉人头,还要看人品能力(老板也是年轻有为,是武汉大学的高材生)。就是在那个场合我又看到了令人疯狂的场合,主要内容就是先打鸡血再接连的分享。在这之前我也接触过几次疯狂的场合,那就是气功讲座活动。所以,后来一提到分享,我就自然联想的两个词“盲目”和“迷信”,参与其中的人,不小心就失去了自己。
后来很多年,有参加过很多本专业技术研讨会,培训会,还有佛学等非专业的活动,大家张口闭口的分享已经很流行了,但在我看来,其目的性还是值得自己慎重的。
想起那时,妻子常常说人要有影响周围人的能力,所以要敢于给别人洗脑。可我从小接受的思想是人要谦虚,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和与其相应的观念和视角。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是不合适的。乃至有次我的祝婚词用了“相敬如宾”被视为笑话。所以我的骨子里是很不喜欢说教的。
随着学佛知识的深入和对一些哲学思想的了解,伴随着QQ与微信的流行。如今我也常常在平台上“分享”起自认为的好文章,或自己一时兴起的想法。
不知是不是世间诸事都有这个特点。一个概念刚刚接触了解和感触不深时,很容易被概念本身拘束,让人固执,自以为是,忘了初衷。
现在看来,其实“分享”,不过是借题发挥,说说自己当时的想法,在这个网络极发达的时代,有没有人看,已经是很次要的了。同样的平台,我也会因此接触到不同的思想;也会真正很享受我认同观点的深入破析或酣畅表达。这种不执着的,思想不受制于人,又可以接收到不同观念的方式,不正是“分享”的本意和初衷吗?
再回头看过去,事情还是那些事情,而境随心转。温故而知新,也可不亦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