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约好了今天和中介、某买家见面,这是卖房一年以来第一次和买家见面,之所以见面是因为中介对价格一幅胸有成竹,所以我们这边期望比较大,觉得这次成交的几率很大。
上午房子所在小区物业打来电话,说同一小区的某个人想买我们家房子,问是否可以提供电话,我让物业把对方电话给了我,主动联系了一下,也给对方(宋)说明了我下午要去和某一意向买家见面,谈妥的概率比较大,如果没有谈成的话,再联系她。
宋开始也接受了,但隔了半个小时,就打过电话来说,价格可以接受,上午就可以签合同付定金,我被对方的举动弄得有些不知所措,对她说已经和对方约好了,不好放人家鸽子。但是宋很急切,从电话里都能感觉到她深怕错过的焦虑。我只能说和老公商量一下,看是否上午先和她见面。
老公也考虑了一下,觉得可以先见见,毕竟下午的谈判也存在不确定性。于是我和宋说了之后,约好地方,着急忙慌地开始赶,想着如果时间来得及,和她谈地不顺利的话,还可以不耽误下午的见面。
现在回忆自己当时的潜意识,我觉得自己第一考虑地还是守信问题,并没有仔细考虑哪个成功的几率更大,当然也受限于之前中介给我传达的信息,让我产生了比较大的错觉,对他们信任的程度过大。
火急火燎赶到后,发现中介和宋都没有到,我看着时间,心里更着急了,这也是出乎我意料地一种情况,我以为三方离得都不远,应该差不多时间都能到,所以自己从公司出发时根本没有向对方确认到达时间。
大约等了15分钟后,宋终于来了,我想着那就先聊两句,看看怎样,但是我当时的心一直处于一种要违约的愧疚中,所以当得知宋并不确定购房后是否可以上学的问题时,我的不悦开始明显起来,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这么重要的事情没打听清楚就急着签约呢?那意味着风险多大啊。她说她给中介打电话咨询一下,我告诉她让她先确认清楚,我要去见约好的那家了,她想挽留我,我还是一阵风儿地钻进出租车离开了……
后来在出租车上给老公打电话,老公说我有点太急躁了,应该好好和人家说,对方那种反应也很正常,另外我们也要维护好每一位买家。我觉得他说得在理,赶紧给对方回了个电话,致了个歉意。
下午的见面并不顺利,原以为中介聊得差不多了,我甚至都做好了签合同的准备,没想到对方一出口竟是不可思议的超低价,我都呆了,叫着中介到外屋后,说:“如果是这个价,我过来的意义是什么呢?”中介表现地也很无奈,说对方本来在电话里说得不是这样。最终的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对方说要回去再和老公商量一下,下午给回复。
我打车回公司,觉得头隐隐约约疼,想着如果上午我不离开,继续和宋谈,是不是合同就签好了?心里又升起懊恼之情。
后续结果待定,但是我反思了一下这个过程,觉得从9点开始到现在的一系列安排,我都处于一种匆忙决策、匆忙行动的过程,同时处于一种不忍拒绝又不忍违约的复杂情绪中,想着双方兼顾,给自己弄个双保险,后续看起来却更像是弄巧成拙。
情绪裹挟着决策,看起来在行动上做了选择,而心里深处却在纠结不安,这样就导致行动的执行打折扣,不理性,有后患。
又一场历练,又一份经验……
我现在觉得心里平静了不少,不管后续两个买家给一个什么样的答复,我觉得自己都能静下心来,调低预期值,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谈,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确认,不再焦灼于事情是否能够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