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盲茫是很多职场人的通病,虽忙碌但盲目茫然,因为你只是在“瞎忙”,看起来很努力而已。忙要忙到点子上,七种提升效率的科学方法助你摆脱穷忙族!
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都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所以很多人就养成了同时做多件事情的不良习惯,这样会导致自己的大脑思维不断在A/B/C…的模式下进行强行切换,刚刚大脑熟悉A模式的节奏,又要马上被迫去熟悉B/C模式节奏。
这样短期内会大大降低做事效率,造成身心疲惫,我们应该培养单任务工作模式。
当我们认为单任务模式会导致工作完成量减少,其实正好相反,当我们在特定时刻全身心投入沉浸到某事情时,会有一种忘我的节奏和特定的心流产生,就如同写作达到好的状态时,一两千字的文章齐刷刷就很快搞定啦!
工作时主动切断外界干扰源,屏蔽微信/QQ/邮件推送提醒,大脑如果偶尔会蹦出一些零星的想法,可以将它们暂时放置在某个可信赖的外部容器中。
比如写在便签纸上或者放入待办清单软件收集箱中,然后再处理原来事情。
只有当一件脑力劳动和一件体力劳动事情发生时,我会采用多任务处理模式,比如边跑步或做家务时,边听音频知识。
为自己创建一个放松安静的工作氛围,购买一个质量不错的降噪耳机,听听一些白噪声或者轻音乐,让学习工作上升为仪式感层面。
仪式感,需要人为去创造,需要你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和时间金钱多少无关。
仪式感,让我们每天以虔诚新鲜的态度去对待原本单调普通的事情,对所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
舒服的坐姿坐在书桌前,闻着百合花香,打开柔和的台灯,倒上一杯冷饮,按下番茄钟按钮,带上耳机,播放冥想音乐,进入到一种无声的创作氛围中。
每天重复做、反复做,享受做,让我爱上写作,爱上读书,不再是一种任务。
一年365天如果没有仪式感的生活,一日日重复,一夜夜度过,将是多么的乏善可陈,毫无新鲜,毫无期待。
初入职场时,老板同事委托你的事情,或者网络社群朋友找你帮忙的事情,用锻炼提高自我能力的态度去接受。
但是当你成长到一定阶段后,要敢于对一些重复类事情说不,因为你从里面已经得不到成长,反而会浪费你大量时间,阻碍你新的发展,要培养“勇于说不”的勇气。
现在社会,我们不要只会做好人,而要做一个有能力的人。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经常是由于完美主义所导致,我的建议是不可能每件事都能取得十全十美的结果,根据直觉采取小范围冒险做法。
即使出错也是一次学习新事物的机会,将任务分解成一步步可控的下一步行动。
上路-坚持-思考-择路-上路,培养“里程碑式思维”,而不是“终点式思维”。
找到自己独处的时间,周末是给你思考、计划未来的时间。
找到适合自己的独处时间(比如清晨在阳台上、白天去咖啡馆、去户外等等),拿出一张白纸或者利用电脑、手机的思维导图软件来理清思绪。
可以尝试一个月内体验一天“不插电”的生活方式,平时基本都处于连网状态,用手机收发邮件、查看微信朋友圈、微博平台等,这样会消耗你大量的精力、抑制创造力。
试着体验一天“不插电”的生活方式,暂时远离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这会对你的身心都有好处,让你活在更真实的世界中,收获全新视野、提升效率。
尊重人的注意力自然规律,曾经在Stephen Covey书中《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过一则寓言故事,提到一名伐木工长期用一把斧头砍伐树木,后来斧头变钝后就不能伐木了。
如果这位伐木工能够每隔半天伐木后,花上五分钟时间打磨斧头,相当于补充人体能量,就会大大延长使用时间,长期下来砍伐的木头总量会多很多!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同样在工作中我们也应该每隔一段时间注意休息,避免一天时间长期工作下来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能量消耗殆尽。
番茄工作法是每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再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以此类推。在精力旺盛的充足时间段可以尝试强化版番茄工作法,连续工作90分钟休息20分钟,再工作90分钟休息20分钟。
打盹是保证大脑活力的有效方法,我们应该都有过如下体会:工作或学习中出现疲劳的时候,在桌子上打会儿盹然后继续工作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科学研究表明,打盹可以提高记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我的作息时间一般是早晨5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午休30分钟,加在一起只有6个半小时,但是当上午、下午或晚上疲劳的时候,可以随时打盹休息会儿,慢慢形成这样的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