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烧感冒了,一个人在成都感觉好难熬,于是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电话打过去还是说的一些生活的琐事,妈妈说,外面挺冷的吧,看天气预报说的,成都最近有雨,你出门记得带上雨伞,在外面有什么委屈一定要告诉妈妈,你也知道,妈妈也没有什么本事,就是希望你过得好。
而也我没有像以前一样烦躁的挂掉,我感受着电话另一边传来的关心,居然有些想哭。
初中时总想着要离父母远一点儿,再远一点,实在受不了妈妈那令人窒息的唠叨了。
我们急于摆脱父母的束缚,却不知那会成为后来最求之不得的牵挂。
2014年6月,爸爸把我送到车站,这是我一个人第一次从老家到成都,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从老家到成都的车程大概有五个小时,那天坐了很久的车,我记得当时舅舅在车站来接我,第一次从乡下到城里,有一种乡下人进城的感觉。
我记得走之前妈妈告诉我一定要给他们争口气,想到在走之前妈妈的眼神,带着担忧,整个人的精气神不足之前。
来成都的那一年,什么东西都没有拿,记得那一年是夏天,穿了一套我当时认为最漂亮的一套衣服
妈妈再三叮嘱我一定要好好的,当时我一向不耐烦的说,我知道了,就知道唠叨个不停。
我当时明明看到她好像还是有一些话要告诉我的,可她并没有。
一切准备好了,也到临行之际,在前一天晚上,妈妈告诉我,在那边要好好的照顾自己,明天你就要走了,我就不去送你了,让你爸爸去送你到车站,当时走的很急,很想离开那个令人窒息的家庭,就一直不停的往前走。
爸爸从车站与我告别以后,我们的对话变得也越来越少,少的几乎没有什么话题可以去聊。
今年是2017年,来到成都也将近四年了,在这边读书,生活,回家的次数也仅仅只是回去了三次,平均每天待了不到三天。
其实我也想回家,我也想每一个暑假和爸妈待在一起。可是没有办法啊,因为每一次放寒暑假我都要去舅舅那里打工,这样我第二学期的生活费与学费就够了,这样我就可以不用愁了。
当时的自己十六岁,那时候的自己还小,遇到一些事情就要哭,也坚强,后来经历过一些挫折,也慢慢的明白其实有时候自己哭,只是会增加别人对你更加讨厌,甚者会认为你很烦。
前几天妈妈忽然给我打电话问了我一堆,现在工作情况怎么样,压力大吗?她忽然叹气的说,唉,女儿啊,这些年辛苦你了,妈妈没有本事,帮不你什么忙,你不要怪妈妈。
这一刻我突然没有了不耐烦,认真回答了她的问题。好长时间没回家了,我想她了,破天荒觉得那无休止唠叨也稍微有些温暖。
她们说,总有一天你会理解你妈妈,可我明明知道,妈妈的苦,妈妈的累,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要气她。
因为我回家的次数很少,于是妈妈去找弟弟教她玩微信,玩QQ,因为妈妈知道,我总是喜欢发朋友圈,她把我发的每一条朋友圈都看了,也点赞了。
有时候还会给妈妈发语音说,妈妈,你现在越来越跟的上时代了,而我不知道的是,妈妈的微信只有我和弟弟,每次发一条朋友圈,妈妈就会猜测很久,我是不是不开心之类的。
我突然有些难过,原来妈妈在我心里留下的都是一些美好的回忆
原来什么样的生活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回忆,不怪人太举重若轻,只怪大家交流的时候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也只记得对方的怒气。
如果16岁时知道妈妈说的那声“保重”不仅是告别高中,而是真正开始了一个人的漂泊,兴许就不会那么洒脱
还好,在这一个人生活的日子里,妈妈不停的唠叨,让我总活在牵挂之下,总觉得自己长不大,永远有人照顾,永远有一座大大的靠山。
有个人每天在你耳边唠叨,就像风筝总被一根线拽着,也许会很烦,但如果没有人再跟你唠叨这些,如同怕束缚的风筝把剪掉,那么风筝便不再是风筝,不会飞翔,只会一头栽倒地上。
风筝是因为有了束缚,才能飞得更高。人也是因为有了亲情的羁绊和约束,才变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