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北京小妞、她还是一个5岁半的娃娃,鼻子下经常挂着两撮鼻涕。有时候是两条清流,有时候呈青黄色,从来想不起来擦一擦,时不时地吸一吸,不让它没到嘴唇,动作干净利落,绝对地是个熟练工种。
小丫头每每临走前都要跳着脚、张开手臂,笑着叫着:老师,老师,拔萝卜。无论家人怎样催促,总得达成所愿才会蹦蹦跳跳地离开。这项游戏一直持续了有3、4年。
这次见面,曾经的北京小妞已经是身高超过170CM的、即将17岁的大女孩了。从13岁自己独立到加拿大求学至今已有4年,俨然算一个老留学生了。
一年未见,依然不减亲密,首先来个大大的拥抱,接着就开始巴拉巴拉的各种诉说。听到我说对子女穿衣带帽的要求、做法,小妞就开始大呼,老师,你就是我亲爹。然后开始和我手舞足蹈地讲回国后遭遇到的各种唠叨。
其中有件小事,小妞讲的极具喜感,鉴于这是我们的亲妈、亲奶奶们经常会做的事,拿出来和大家唠唠。
北京小妞虽然去加拿大留学的时候才13岁,但我前面说了,我在她5岁半时就认识她了,她一直跟着英国人学习英语。
所以,语言方面,北京小妞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和加拿大小土著们一起听课了。
半年下来,北京小妞和加拿大的童鞋们已经完全一样,在加拿大的冬天里也是穿着短裙,脚穿及膝的毛线袜,冒着大雪去上学。
然而回国后,3月初的北京,在白天温度已经十几摄氏度的情况下,穿着长裤的北京小妞首先被妈妈关心,你怎么能不穿秋裤呢……等见到奶奶,又被奶奶惊叫,这孩子,咋没穿毛裤呀……北京小妞说着一脸无奈的样子。听罢,我忙安慰北京小妞,你千万别急,你这是亲妈、亲奶奶。
每到这时,我就想起来,这世上有一种累叫“妈妈你不懂”,有一种痛叫做“在亲人面前,我永远是那个没断奶的小孩”。
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句话叫做“谁冷谁知道”,孩子大了穿多穿少随她去呗。
孩子,都是个独立的个体,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家长逐渐放手的过程。
平日里,尽管以朋友的姿态,静静地、欣赏着、陪伴孩子成长。余下的就是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