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与2012相隔不到一秒钟,那一秒的跨越,我把自己催眠在床上,睡了过去。2011年,我学催眠。
每一年,我都要回顾过去的365天里曾经做过什么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事?一一清点打包,然后,轻装上阵,奔向新的一年。
2011年的事儿,与外界没有太多关系,跟内心有关。追寻内心的一年。在我,最可怕的事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做什么。
回顾最先9个月的阅读记录,都与想清楚“内在”的问题有关。
有以下几点获得:
*关爱内心的小孩。唯有经常“回去”看她,告诉她现在的自己,过得很好。她才会重新变得快乐起来,释放掉内心的不安。了解自己更多,未来的路途就会走得更自然。
*根据角色的不同,应该有不同个性的转变和演绎。过去的生命,内外基本上是一致的。在以后的场景里,我该拥有自己不同个性的曲线。活得更细致,相比以前的日子,过得太粗糙了。直到今年的年尾,才挖掘了一丁点生活的情趣。特别是在起居方面。很多内心的美好开始由内而外释放,发挥在生活当中。
*在处理好自己以前,我想不明白自己活过二十多年的两次心动的具体原因。直到发现了原生家庭、因果业力这两个概念。孩童时期的追溯,呵呵,让我明白自己内心的诉求,也很感激,在别人的经历里明了这一点。可以继续挖掘自己的特质,是的,特质。
*精神与物质的质量是同等的。两者之间的互动在今年里尤为明显,对于一个一直追求精神至上的人来说,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不易。如果有能量促使两者同步,那就是最幸福的。
* 大爱与小爱之间的决择很艰难。年关将至,听到可以参与研发是莫大开心的事。但这之间的7天要决定回还是留。内心挣扎。自己偷偷在落地的玻璃窗前掉眼泪,并嘲笑着骂自己幼稚。我选择了前者。这实际上是个艰难的决定,但对于身边的人,应该没有一个人知道。只要是做事的人,应该明白一点,事无巨细,只是,关键是这事是否是来自于对人类莫大的悲悯。一个人,是否有企图心并不是最终成事的根本因素。那刻,我想通了这点,根本原因是对人类的悲悯。尽孝是不能等的,无论未来的我是怎样的。一年三百多天,这7天不能因为更大的追求或理想而缺席。
*对于烹饪、文化和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烹饪和品尝美食是两种过程。原来,烹饪享受的是制作的过程。很奇怪的一件事,就是如果挖掘与宇宙连接的能量。文化在很久以前,我是把它看做各个不同的版块来看待的。直到看了克里希那穆提的《最后的日记》——实际上本书内容与我所思考的文化问题并无直接关联。类似散文,但却是2011年里,对内心最有冲击力的一本书。至于,对关系的看法,则是《真爱密码》,或许与书的内容关系不大,而是将自己和世界当作一个整体去看待这件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年里,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适婚的年龄,一个从未谈过恋爱也没有太大意愿谈恋爱的女人,是会被视为异类的。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除了我自己以外,原来这么多人好奇我的内心世界。只能说,人们这生活过得太乏味无聊了,人们喜欢悬念。
在《真爱密码》里,我发现了这么一段话:我们必须随时都在一起,两个人的距离不能超过五米以上,一辈子都要这样,一起吃饭,一起禅修。当我们做瑜伽的时候,呼吸都要同步,而且在伴侣关系开始的时候,要进行三年的闭关,不能说话。这个修法很难,但从中学到一些东西。你的伴侣成为了你的老师,通过这种方式,你们两个就成为更高层面意义的伴侣。
倒不是说,真正做到这种表述的行为,就是找到了真实的那个“真爱”。而是在这之前,要先明白自己。
今年在看《士兵突击》当中,里面有一句话,对我而言,很刺激。在班长史今要走前,他笑着对许三多说,我们要见面就是一抬脚的功夫。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我,意识到这一抬脚的能力要具备,还有好多功课要做,只有这样,我才能从真实的生活里,让播种的那颗种子发芽。亲密关系不是物化,而是分享一切。希望随时面对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就应该先具备做成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