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已经成为当代人类居家必备之萌宠。
对于养猫人群来说,无论在社会上身份地位如何,回到家通通都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铲屎官。
猫是多神奇的动物呢?外表软萌,举止神秘,拥有不可估量的治愈力量,让人能够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它面前,成为鞠躬尽瘁的猫奴。
正所谓:有猫的人类像块宝,无猫的人类像根草。“别看有些人表面上风风光光,其实他背地里连只猫都没有。”
有猫和无猫,已经成为了21世纪人类阶级的分水岭。
猫,狸奴也
其实,养猫并不是现代人的特权,自古以来,人们养猫的画风就十分多变。尤其是文人之辈,在养猫上乐趣百出。
《说文解字》说:“猫,狸属。”宋代《尔雅翼》说:“猫通谓之狸。”
由此可见,“狸”是猫在古代的普遍称呼,人们也爱管自己的猫叫“狸奴”。
正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外边风大雨大,家里火炉软毡,还有萌萌的猫咪,试问谁还愿意出门呢?
不抓耗子的猫不是好猫
春秋战国时,猫咪在古人眼中的形象其实是相当正经、相当严肃的。
猫从狸进化而来,而古代的狸是一种爪子锋利、凶猛异常的野兽。
《礼记·郊特牲》中曾记载“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迎猫,为其食田鼠也”。也就是说,当时古人把喵星人当成8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祇“八蜡”之一,每年腊月,当朝天子都要举行隆重的迎猫祭天仪式。
上古时代中,猫在老祖宗心中的形象就是这样的——有点凶,但能除鼠,能保护庄稼和粮食,每年都得拜拜才行。
古人发现了喵星人在田间和粮仓捕鼠的功能,于是猫咪理所当然地打入了普通人的家庭内部。然后文人们就发现:原来这货不光能保护粮食,还能从老鼠嘴下拯救我们心爱的书啊!养之养之!
养猫流程
古代文人养猫的流程非常复杂,甚至有点中二。如果想要获得一只猫,必须发出正规的聘书和聘礼来“聘猫”才可以。
宋朝诗人陆游还特意写了《赠猫》一诗来描述这个画面:“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书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陆游提到的“盐”,就是古时候迎猫的聘礼之一了,要知道那时候盐可是很贵重的。另外买一些小鱼,折下柳条穿过鱼腮送给生下小猫的母猫,也是常用的聘礼。
诗人黄庭坚也曾有诗云:“夜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猫必须拥有姓名
聘猫回家以后怎么办?光给小鱼拌饭显然还不够高雅。以后就是一家人,给猫命名这事儿必须马上提上日程!
而说到给猫起名,给猫咪写了几十首诗的猫奴陆游特别有经验。
他在《赠猫》里写过给自己猫咪起名的全过程:“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仍当立名字,唤作小于菟”。
于菟,有时也被写成“於菟”,是楚人对老虎的别称。
所以这首诗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刚到家的猫咪很害羞,躲在椅子底下不出来。但是它喜欢薄荷,而且——哎呀,我的猫又霸占我的床了!哇,我家的猫抓到老鼠了,好厉害,要加鱼犒劳才行!对了,我的喵还没有名字,要不就叫小老虎吧?
话说回来,古人在给猫起名字的时候脑洞可谓非常大,比如四足全白的黑猫叫踏雪寻梅;黑猫白肚白足的黑猫叫乌云盖雪;白尾黑猫叫墨里藏针;黑猫白嘴叫衔蝶……
让猫拥有姓名,看起来也是雅事一桩呢。
猫,入诗也入画
猫不仅入诗 ,在宋人笔下还经常入画 ,经典的如 《秋葵山石图》 、《冬日婴戏图》这样的画猫名作 。
有了文人的鼓吹,古时候的吸猫产业也极为发达 。
南宋《武林旧事》一书罗列了杭州城中各种宠物服务 ,不仅卖猫窝、猫粮 ,还可以给猫美容。
直到近现代,养猫爱猫也是文化人的标准配置。前有为猫打架钱钟书,后有猫伴终老季羡林,胡适、徐志摩、老舍、杨绛、冰心、徐悲鸿、丰子恺等人的为猫撰文,以猫入画都是常规操作。
云吸猫
皇帝嘉靖可以说是史上最大的猫奴了,据说它为猫专门建了“猫儿房”,并派御前近侍来伺候它们,还总是和一只叫“霜眉”的猫形影不离。最夸张的是霜眉跑到哪个后妃的宫门口,嘉靖就睡到这后妃屋中。为了和眉霜一起玩耍,他宁愿二十多年不上朝……
他甚至还封雪眉为“虬龙”,后来猫死了他用黄金铸造一棺材,还给猫举行隆重的葬礼,又请来朝大臣为它作祭文,简直隆重到极点
看了古人的吸猫历史,是不是甘拜下风了呢?
猫文化
在自己忙碌一天休息的时候撸个猫解个乏,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大城市的猫咖纷涌而至,成为忙碌生活的解压方式。
对于铲屎官来说,猫不仅是打发无聊时光的玩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和治愈。养猫带动了众多产业的发展,也在逐渐形成极具特色的猫文化。
吸猫,已然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生活方式,不分地域、空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捆绑在一起。
今天, 你吸猫了吗?
- END -
乐小转APP 让文化更有温度,上传文化视频 得现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