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着饭,儿子依然如故地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着手机,我说:“把手机放那儿!”儿子大声喝道:“我有事!”
看着他回复完了,我回道:“有事就那么有理吗?哪天吃饭时不强调几遍手机搁那儿?”
儿子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礼解释道:“俺教授成天中午不吃饭,常常在中午12点左右打电话,他啥时候想起啥就啥时候打电话,有时中午一点多打,有时候半夜11点多还打。”话里流露出对教授的极大不满和厌烦。
我说:“按常理说,午休时间或其他休息时间是不能给别人打电话的,打扰别人休息是不礼貌的行为,但也有特殊情况,有些话必须这时说,有些事必须及时解决,有些问题必须当时弄清楚等,只好在不合适的时候打电话。”
“就像你吃饭看手机,有时候是贱毛病,老想看一眼;而有时候是真有事,必须及时回复,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但吃饭时,无具体事也总想看翻看手机,却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对大人辛苦劳动的不尊重,对大人和你一同吃饭的无视,同时吃饭时心不在焉,不知其味,狼吞虎咽,影响消化,影响身心健康。”
“对你教授不管啥时间随意打电话和你商讨问题,作为家长,我唯一能感受到的是:你教授很敬业、很辛苦、很不易。每个人都有压力,教授有教授的压力,学生有学生的压力,清洁工有扫大街的压力。”
“你教授没有压力,就不会废寝忘食研究学问、钻研业务;他不敬业,就不会在午休或深更半夜仍坐在电脑前进行研究;他不敬业,就不会在学生休息的时间打电话探讨问题、指导工作。”
儿子默不作声吃着饭听着我的唠叨,不管他听进去了多少,该说的我必须说,只有该说的说出来了心里才踏实,这也许就是老师好批评教育学生的习惯吧。
我作为老师,我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不想让儿子对老师有抵触、厌烦情绪,一旦有不良的情绪产生、不正确的看法产生,儿子就会与老师产生隔阂,就会厌弃与老师的交流,就会阻碍学业的进步,后果将不堪收拾。
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业。虽然儿子现在已经是研究生了,但有些时候还是缺乏自律,缺乏坚持和恒心;对问题的看法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不能客观地全面地看待问题的实质,需要家长经常给予耐心的教育和疏导。
尽管孩子大了,他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不像小时候那般听话,但是作为父母,必须经常和孩子沟通,发现不当的行为,必须及时引导指正,不能疏于教育管理,使小树疯长,使田园荒芜;另一方面,家长必须做好表率,让孩子有学习的榜样,常言说:教育孩子不如影响孩子。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让孩子踏着家长的足迹成长,沿着正确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己的夙愿。 20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