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程
筱雨攥着手机的指节微微泛白,屏幕上嫂子发来的消息还亮着:“妈昨天在菜市场台阶上摔了,左腿股骨骨折,医生说至少要卧床三个月。”窗外的写字楼飞速向后退去,她望着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心里像被浸了水的棉絮,沉得发慌。
她和婆婆不算疏远,却也不算亲近。结婚五年,她大多时候在市区上班,周末才回郊区婆家吃饭。每次回去,婆婆总把热菜往她碗里推,念叨着“你工作忙,别总吃外卖”,可她从未接过婆婆递来的菜铲,连厨房的调味料放在哪都不清楚。现在要回去照顾卧床的婆婆,她一闭眼就想起自己上次煮糊的粥、炒得发苦的青菜,手心不由得冒了汗。
收拾行李时,她把手机里存的“骨折病人护理指南”翻了又翻,还特意下载了好几个菜谱APP,对着“清炖排骨汤”“蔬菜粥”的步骤反复看,可指尖划过屏幕,心里还是没底。丈夫打来电话,声音带着歉意:“项目这边实在走不开,辛苦你先回去盯着。”她强装镇定说“放心”,挂了电话却对着行李箱发了半天呆——她连婆婆的睡衣尺码都要确认三遍,更别提怎么帮卧床的人翻身、擦身。
坐上去郊区的大巴时,筱雨遇见了同村的张婶。张婶听说她要回去照顾婆婆,拍了拍她的手:“别慌,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照顾人。你妈心细,可也疼人,你多问问她舒服不舒服,比啥都强。”张婶还教她,熬汤时先把骨头焯水去血沫,粥要熬到米粒开花才软和,翻身时要托着老人的腰和腿,动作慢一点就好。筱雨把这些话记在手机备忘录里,字里行间像是照进了一点光。
到婆家时,婆婆正靠在床头输液,看见她进来,眼神亮了亮,又赶紧说:“你怎么回来了?工作不忙吗?”筱雨走过去,把带来的水果放在床头柜上,声音比自己预想的稳了些:“妈,我请假了,回来照顾您。”她试着给婆婆掖了掖被角,手指碰到老人微凉的手,突然想起小时候妈妈生病,自己也是这样笨拙地递水递药。
当晚煮粥时,筱雨还是慌了神。米放多了,水又加少了,粥煮得稠得搅不动。她站在灶台前,看着糊了底的锅,差点红了眼。婆婆在屋里听见动静,喊她:“小雨啊,别忙了,我不饿。”筱雨咬了咬唇,没应声,重新洗了米,按照张婶说的比例加水,守在灶台边,时不时搅拌一下。这次粥终于煮得软烂,她盛了小半碗,端到婆婆床前,声音带着点不确定:“妈,您尝尝,要是不甜我再加点糖。”
婆婆接过碗,用勺子舀了一口,慢慢咽下去,笑着说:“好吃,比食堂煮的还香。”筱雨看着婆婆眼角的笑纹,心里的慌意忽然散了些。夜里帮婆婆翻身时,她还是手忙脚乱,婆婆却耐心地教她:“先托着我这边的腰,慢慢往这边挪,别用劲。”她照着做,虽然动作慢,却没让婆婆觉得疼。
接下来的日子,筱雨每天早上六点就起来买菜,回来先给婆婆擦脸、喂水,再琢磨着做软烂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