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一年读了200本书,还是没有改变自己

每到年底大家都会在微博晒出一年学习成果。朋友的微博便晒出她今年阅读了200多本书,这个数字确实比较乐观,可读了这么多书到底给她带来了多少改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带着疑问我便翻看了她一年来发出的所有微博,80%的内容都是溜娃、美食、游玩、工作照,20%转载了内容较好的文章、语录、短视频。

她晒出自己一年读了200本书,可她微博里没有一篇复盘文、没有读书笔记、更没有书评。其它互联网平台也没有相关内容。

这正反应了很多当代青年的一个通病:你所谓的努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而恰恰以前的我也是在假努力!若不是开始写作,我的假努力到底会骗自己到什么时候?

当自己开始写作时,面对词穷、逻辑思维、素材等各方面的欠缺时,才开始反思过去自己读过的书到底有何作用?

比如,我阅读过古典的《拆掉思维里的墙》。按照常理我读完这本书后思维应该有个大转折,可当我反思时才发现我还是原来的我,仅有的反馈只是认为作者书里说的都很对。

那么,如何才能高效学习呢,张萌萌姐在《人生效率手册》里是从这么几个方面解释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  01  /  实现高效学习的基本因素

愿望实现需要高效学习。一切提升都与我们的学习能力密不可分,我们需要把一项并不熟悉的技能,转化为熟悉的技能,不仅需要懂得高效学习,更需要把它应用到实践中。

高效学习=精准的输入+良好的自我管理。

高效学习的组成部分:第一、以人为师。第二、阅读。第三、行业培训和培训班。第四、行走有力量。

自我管理的四部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效率管理、精力管理。

/  02  /  不能高效学习的原因

输入和自我管理两大部分,共同决定了一个人能否高效学习。

第一个原因:我们不懂时间的宝贵。每一项技能的修炼,最适合的学习时间,不是已经不可追回的过往,而是当下。

第二个原因:没有遵循高效学习的累加法则。每一项新知识、一定要构建在旧知知识系统之上。

第三个原因:没有总结和反馈。学习是一个封闭式结构,从深入认知到输出认知,整个结构是需要总结机制的,另外一套叫反馈机制。

总结机制就是吸收,也就是知识输入完成之后,要与过去的知识体系相结合,形成一种自我反思。总结一定要靠思维逻辑。才能够进行。

反馈机制在学习当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如果不建立反馈机制,就不会到达高效学习这个基本目标。

第四个原因:理论和实践没有相结合

理论跟实践相结合也是一个闭环式的思维。通过实践反思出来的东西,通过总结将指导下一次实践的过程。

事情经过计划事后加以反思,如果你已经形成了这样的闭环思维模式,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掌握了高效学习的入门法。

比如萌姐出版一本书后的做法跟别的作者不大一样。其他作者等书上市就觉得万事大吉了,但对萌姐来说书上市恰恰是一个开始,他会把读者组织成微信社群,让大家在里面讨论书的内容。

还会在社群里设置一个读书引领官,带领大家设置思考题。比如如何用书中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引领大家如何正确的去阅读这本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不要只是一味的在社交平台晒你的书单。要学会高效学习,真正将一本书的理论与自身实际结合,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如果读一本书都能为我所用,那么,我们离优秀的自己就不远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