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同学是主动加我的,周末时就和我预约要访谈。今天下午来到办公室,陪她来的还有另一位同学(上一次陪着另一位同学来访谈)。她进来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开朗、爱笑,不拘束。
坐下后,她说,她喜欢笑,但是感到最近有莫名其妙的“烦”,还会掉眼泪,不知道为什么,也觉得自己“融入不了班级,始终在外面”。她不喜欢一个人,觉得一个人没有安全感,会比较慌、怕,怕孤单,怕被遗忘。在初中的时候还有过自伤的经历。她很想探索一下这种“烦”是什么以及“烦”的来源。
一开始,我邀请她画一下她的“烦”。她说不知道怎样画,我说你自在的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不用考虑太多,凭直觉就行。我准备了彩色笔,她说“烦”是黑色的,就让我别再找了,从衣服口袋里掏出自带的笔来画,一边还说:“老师,我口袋里都装有笔的。我在学生会做事,随时可能会用,就随身带着笔。”
她很快画了一团椭圆形的图形,涂满了黑色线条。这时,有一位同事有急事来找,我请她先画着等我回来。大概不到10分钟,我返回办公室,看到她已经画了不少。陪她来的同学也在纸上画了一些图形。她说其中一个树的样子就是受这位同学的启发而画的。我问她画出来是怎样的感受。她说是一团糟,像是乱的头发。她在纸的中间画了大大小小七个这样的黑团。在右下角画了一个小姑娘,头发多而有些乱。小姑娘旁边画着7道平行的画了一本书,觉得“烦”就跟看一本书一样(特别是数学和英语书)。左下角先画了一片叶子,涂成了绿色,显得很有生机。叶子旁边画了一棵树。陪她的同学说:“烦恼候就像树,烦的时候就掉叶子。”
有了这一些关于“烦”的表达,我们开始去探索“烦”的来源。她说有50%来自于家庭的部分,还有50%来自于学校融入的部分。我问她。比较想现在想要去谈的是哪部分?她说是关于家庭。
她说,家里只有她一个,常常一个人在家,觉得很无聊,特别希望讲话。一回到家就会不停地讲学校的事,一直讲一直讲。爸爸妈妈听得多了,就让她别讲了。在家里面她特别喜欢小朋友,喜欢有弟弟妹妹,还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再生一个。她从六岁的时候就常常带二姨家的弟弟,给弟弟讲道理,陪他长大。有时候会跟妈妈吵架,心中想到不想吵,但是还会吵。觉得妈妈有时候脾气有点大,有点凶。小学的时候还给妈妈写了信,现在妈妈改了很多。有一次周五回家,帮着班里寝室做些事情,就晚出校门几分钟,妈妈很着急,埋怨她出来晚了,觉得有一些委屈。跟爸爸一般不会吵,但是沟通会少一些。爸爸是有大的事情才会发脾气。有一次搬家,她自己和妈妈一起整理东西,爸爸在旁边只说不帮忙,就会去说爸爸来支持妈妈。
就这样,她一边说着,也就慢慢地就一边笑着,越说越轻松,越说越愉快。后来,我问她:关于家庭这50%的烦恼,现在感觉怎么样?她觉得只剩30%了。我问她希望变成多少?她说希望变得只剩10%左右,希望和妈妈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改善,爸爸的脾气可以再好一点。我祝福她,可以慢慢努力。
访谈到最后,我请她回顾了今天的历程。并且回到一开始的画。她说,感觉这个黑团现在清晰多了,可以解开了,没那么烦了。这本书也变薄了,树也不太掉叶子了。
我再请她见证自己:透过今天的访谈,觉得比较欣赏自己的地方是什么?她说:是乐观爱笑;如果哭了,也能够很快调节,不容易生气;很会去照顾他人,去理解别人。
我再问:通过这样的谈话,你觉得要感谢自己的是什么?她说:还是乐观,感谢自己会想的开一点。自己在初中的时候已经体验过伤害自己的感觉,那样伤害自己不好,也会感谢有那样的一份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