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秋末冬初,太阳冲破多日的雾霾,露出一张温润可人的金色脸蛋。平日里浸润在书香里的图书馆19位同事,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八字箴言,来到了层林尽染的盘山风景区。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信可乐也。远望盘山,由低至高,呈现出绿、黄、红三种不同的颜色,苍天大树,直上云霄;近观盘山,马蹄声声,泉水叮咚,金鱼戏水,红带飘飘,拾阶而上,风景愈发别致好看。盘山的暖色调给予了它温柔的气质,俊山大树,又使得它柔中带刚。
最喜和大家一起爬山,老少胖瘦,皆磨拳擦踵,在各路游客中穿梭,不一会儿,便微微出汗,喘气不均,大笑着呼朋唤友,一起合影留念。
爬山固然有趣,感触最深却是在盘山烈士陵园。谁曾想过,在这片美丽的土地,有过那么多或悲恸或感人的抗日故事,这里的一草一木里都流淌着先烈们的血液。
在烈士纪念馆里,一张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名清秀的男子,名叫王少奇,他柔和睿智的目光被黑白与光影保存了下来,在一众照片里,显得格外安静。他本是北平医科大学的学生,在抗日救亡之际,毅然选择弃学投身革命,25岁时便在蓟县板桥村开办诊所,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在附近20多个村庄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担任县长、军委等要职,1944年在丰润县杨家铺战斗时,不接受劝降,饮弹牺牲,时年32岁。
小时候喜欢听抗日故事,是因为崇拜英雄,而英雄是另一类人,和我没关系。而今长大后,我开始学会把他们当作是和我一样的人,用同理心去感受这些烈士的心理与抉择,在震颤中越发体会到他们的伟大。
同样的年纪,如果王少奇生活在今天,他会是一名优秀的医生,有着幸福的家庭,也许还会有病人用手机偷拍到他清秀的面容,发到微博“最帅医生”的热门话题里,让他一不小心成为了“网红”。同样的年纪,如果我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不认为自己有勇气从容面对敌人尖锐的军刀,也许我只愿像白毛女一样躲到深山里,远离纷争。
展柜里,有王少奇用过的床单、医疗器械和他写过的书信,我突然觉得他并没有离我很远,他就在我眼前,目光安静又温和,我想叫住他,让他不要走,他笑笑,留下一个瘦弱却坚强的背影。我的眼睛慢慢湿润了。
思绪又回到了四年前,那是一个甜蜜的夏天。我和前男友一同来爬盘山,他不时拿出相机拍摄美景和小昆虫,中途还遇到了大风大雨,临时买的雨衣艰难抵挡着来自大自然的洗礼,我安慰着前男友急躁的小脾气。三个小时后终于到顶,彼时雨过天晴,风景一片大好,我们拥抱在一起。
四年后再游盘山,它用宽广的胸怀记录了我的成长与成熟,我感谢这片仁厚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