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的第一本书,是汪洁老师的《星空的琴弦:天文学史话》。
从天圆地方,到地心说,日心说,再到宇宙,谈历史,总是难免让人觉得太无聊,汪老师用一种比较幽默风趣的语言去讲解,使得科普读物看起来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再配上精美的图片,又一次让我体会到了星空的浩瀚,生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面对浩大的宇宙,我们实在是太渺小了。
南国的冬夜,寒意微凉,唯有山风呼啸不停。晚饭后,走到天台看星星。一抬眼便能在往常的方位,看到猎户座,标志性的三星腰带略暗,被四颗更亮一些的星包围着。从前,我只认得出北斗七星。后来,才见到了猎户座,也看到了天狼星。璀璨的星空,总是在吸引着我们啊。
借着这天文学的历史,汪老师也在无时不刻重复强调科学的内涵。如下面的两段摘录:
“否定”这个词在科学定理上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有很大不同的,科学定理只会被不断地“修正”,极少极少会被“完全推翻”。
科学是一种人类获取最可靠知识的方法论。具体来说,这个方法就是通过观察,提出假设,然后再通过实验来检验这个假设。如果通过检验,那么假设就可以上升为在一定适用范围内成立的科学理论。如果通不过检验,那么就要修正假设或者完全推翻重来,继续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成为一个科学理论为止。
以及对专业和业余的见解,自然我读到时是汗颜的:
殊不知人生有多少个四年,并不是只有第一个四年才能学习专业知识的,更不要说许多人在大学中其实也并不怎么听课,真正学习都是靠自学。
作为一个scientific research的从业者,我想,如何能把自己的research讲得有趣,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之前去听王立铭老师的讲座,我满心期待一场interesting的讲座,但是,那天我的注意力被早上无意间打开的一本小说吸引了,最后我根本不知道他讲了啥(sorry!)。
我想起以前看到的一本书,讲的是主人公看书时会在旁边放一份自己喜欢的吃食,如果书的魅力能打败食物的诱惑,那证明这本书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不过这个对我来说是不成立的,我看书时,边上必然要放零食水果,否则看着看着就会饿了,要找吃的,不去觅食的话,我的脑子可能都是美食,注意力分散,去觅食的话,要中断读书过程,也会让我很苦恼。所以,我对书的评判是,这本书是否能在两章内吸引我,非看完不可,如果是可丢弃的书,我一定会扔到一旁,安慰自己,以后再看吧,其实根本不可能再捡起来读了,哪怕是重新打开,我也会翻几页后丢了的。
说了这么多,有些跑题了,其实就是想强调,汪老师的这本书,我居然看完了,还觉得很有趣,真的可以去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