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们能用上更便宜的电吗?全球能源互联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9月8日至10日,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近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商国际能源合作,共推能源绿色发展。

今年正值中国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十周年。十年间,这一倡议完成了从“中国声音”到国际共识的跨越,被纳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框架。

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迎来十周年。这一从中国发出的倡议如今已成为全球共识,正在重塑世界能源格局。


01 十年成果:从理念到实践的全球跨越

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倡议最初于2015年9月由中国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旨在“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经过十年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会员从初创期的80家增长到1390家,覆盖143个国家,涵盖企业、智库、高校、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

该倡议已经连续六年写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报告》,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在国际治理层面,倡议被纳入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系列工作框架,成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的关键力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称:“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全球包容性增长的关键”。

 

02 挑战与启示:伊比利亚半岛停电的警示

2025年4月28日,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发生了全网大停电事故,波及超过5000万人,西班牙随后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这次大停电是欧洲能源转型以来发生的规模最大的停电事故,对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

事故调查显示,停电前西班牙电网约80%的电力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系统缺乏惯性缓冲,导致影响迅速升级。

在系统电压波动过程中,部分新能源机组因控制策略不完善、保护配置不合理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导致多次电源脱网。

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主席罗德里戈·科斯塔指出:“能源互联互通是把‘双刃剑’——既能为电网带来更多安全冗余,让区域间能源互补更灵活,但同时也会带来‘连锁风险’”。

 

03 未来路径:协同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

面对能源转型的挑战,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可持续能源司司长达里奥·利古蒂提出了“全系统成本”概念,强调能源决策需要全面考虑所有相关成本。

利古蒂表示:“当前很多能源决策,只盯着‘技术成本’或‘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这是片面的。必须考虑技术整合到整个能源系统里的‘全链条成本与收益’”。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辛保安提出了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五项行动:加快清洁能源可靠替代;加快新型电气化进程;加快能源电力互联互通;加快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加强能源电力国际合作。

 

预计到2050年,全球电源总装机约400亿千瓦,清洁装机占比约90%,总用电量将达到82万亿千瓦时,跨洲电力流达7亿千瓦。

全球能源互联网总投资将达到43万亿美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约4.5%,全球平均用电成本降低20%,全球人口实现百分之百电力可及。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