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脚还在巴塘,心已去西藏
骑行川藏第十二站,巴塘至芒康,全程102.75公里。
6月30日晨6点,难得晴天,车队离开巴塘,沿巴楚河西进。
今天的全程感受就是:一路美景不断。一路烂路不断。一路缓坡不断,一路飞石不断。
骑了约10公里后,巴楚河在这里汇入金沙江,汇入口成“丁”字型。两河交汇形成了一幅难得的“泾渭分明”的画面,清的是巴楚河,黄的是金沙江。
继续沿着金沙江畔骑行了20多公里,这一路的风景,真是美得叫人不要不要的。原来这就是有名的金沙江大峡谷,峡谷两岸奇峰耸立,成片的冷杉林原始虬龙;金沙江水挟裹着大量的泥沙,在谷底奔腾翻涌,击起隆隆的涛声震人耳目。
G318就跟随着沸腾的江水一路下坡,直至来到竹巴笼金沙江大桥。这就证明川西的骑行就此结束,跨过金沙江大桥便进入西藏自治区。此时此刻,所有的骑行者真的都有些变态的激动。总觉得脚还在巴塘,心已去西藏。
是啊,这期间大家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艰辛,也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感动,西藏,她又将带给大家什么?西藏,你就像一本书,只有近距离的接近你,亲近你才能读懂你,你将让人留下终生的记忆。
在竹巴龙跨过金沙江,便进入西藏,这儿设有一个哨卡,所有路过行人和车辆都要出示身份证验证通过。99年藏独闹事,这儿是重灾区。
过了哨卡即立即开始爬山,这道山脉竖卧在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名叫他念他翁山,属于横断山脉中比较靠西的山脉。
这是一段烂到极点的烂路,可以说在已经骑行过的所有道路,都没有像这里的道路如此的烂。
海通沟的河水几乎把318国道冲毁,沙石路伴着深沟及塌方,山体岩壁显示出了破碎的岩层,时有碎石滚落,一路险情不断,让人步步惊心。
我记得在中学的地理课里,学过有关地球板块的知识,就是这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的冲撞,隆起了世界的屋脊,导致了岩层的破碎和地质的不稳定,也就造成了川藏公路的艰险,40多年后才亲眼见到这一景象,真是应了那句“读万本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名言。
318国道川藏线如果不是这样艰险,也不会吸引如此众多的追求者,来感受她的魅力。
骑行12公里后到日荣温泉,日荣温泉山庄似乎好久没开业啦,在温泉山庄路边休息时,天突然开始下雨,而且越下越大,气温已降到10度以下了,为了赶路,大家坚持冒着冷雨骑行。
下午4点,当海拔4170米的宗巴拉山终于被压在车轮下时,人却被冻成狗了。
最后的9公里下坡直到芒康,在寒风暴雨的环境里,我们全身里外都湿透了,简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下来的。反正刚进了香巴拉客栈,我已经冷的受不了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找了张有电热毯的床就和着湿衣钻进被窝取暖,直到老板给安排好床位才起床换洗湿衣。
延伸阅读 ——
美丽的高原红
还是在读小学时期,第一次接触的油画作品,是一位背着藤箩的藏族姑娘。姑娘长得很漂亮,只是那浅宗色的脸上有两朵特别红的色彩,让人有点刺眼。当时以为是画家不小心配错色了,多少年后才知道那是被高原紫外线晒的,美其名曰高原红。
后来在东北工作时,总見那些大娘在节假日也喜欢把自己脸上涂成两朵红胭脂,然后上街去跳舞,我不知这是东北大娘对美的追求,还是对高原红的崇拜?但不管怎么看,东北大娘的红胭脂显得太妖艳,太搞笑,绝不像藏民脸上那两朵高原红显得健康、青春,美丽。
这次骑行川藏,其中有个目的,就是想给自己也涂两朵高原红回来。
我恶心男人是小白脸,就像现如今在影视界的那些不男不女的小鲜肉。你说被人称为小鲜肉了,还能叫男人吗?男人需要古铜色,需要肌肉。
可是妻子不知怎么想的,偏偏给我买了顶渔夫帽,就是借用简爱戴的那顶帽沿,加上日本鬼子军帽的后披肩,即善良与邪恶相结合的那种帽子。妻子说戴这样的帽子可以防晒,妻子说话了那就戴呗。可这一戴不但防晒,也防住了滿街人对我的偷窥,谁也看不出我是谁,这也没啥?遗憾的是,那两朵美丽的高原红是带不回来了。
近距离接触了藏民族,才知道原来我大中华最美的民族是藏族人,这不是骇人听闻。
你见过维纳斯雕塑吗?那是全世界公认的美神。而像维纳斯那样的五官、脸型、身材的西藏男女,特别是那一支挺直而又高隆的鼻梁,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原始乡村,举目皆是。
在西藏,你很难看到圆脸的、塌鼻的、眯眼的、啤酒肚的藏民,更让人惊奇的是,藏族人的下身都比上身长,也正是当今年轻人最梦寐以求的长腿美女,这可是人体的黄金分割比例呀。
其实藏族人原本的皮肤是很白的,只是因为高原的紫外线原因,他们的皮肤给人感觉看起来比较黑,但这又凸显了他们的健康。
而今,由于交通的发展,社会交流多了,藏族的年轻人都喜欢戴上口罩了,今后你想看到藏族人的高原红也就很难了。到那时,我想在中国的模特界、影视界,将会被藏族人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