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张开眼睛面对更大的新世界
我并不想把自己表现成15岁就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慈善活动家,但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考虑将教书作为一种职业,我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工作,尽量让别人对我教授的科目感兴趣,并获得个人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里让我想到,一个15岁的孩子就可以去清晰的思考未来想做什么,这是怎样的一种环境所造就的呢?怎么样给了他这样一种容许呢?我们常常说,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越来越晚熟,很大了都还像一个小孩子。真是值得我们反思。或许可以多给到孩子们一些机会,让他们可以去胜任一些事情。特别在青春期,可以大胆的放手,赋予他们责任,并让他们享受到,肩负责任的成就和喜悦。借用我们“顶岗实习”的概念,让他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可以“顶岗实习”,成为迈向成熟的过过渡期和预备期。就像亚海拉老师讲到的:“为了让孩子们感到他们能胜任一些大事,为他们提供一些积极的模范表率,让他们学习,直到它们成年,这非常重要。”
我在学生时代,总是偷偷享受那种我觉得有老师“更喜欢我”的感觉。……当那些老师要步出“教师状态”之前几分钟,跟我们讲话更像引导者时,就是一种额外的奖赏。那就是获得学生最多尊敬的老师和我们景仰的老师,他们确实为我和同学带来了改变。……因为我想让我的学生有自信,能意识到他们在我的课堂上像我一样重要,所以我从来没有上过一堂只有我主讲的课,或者学生没有我那么尽力的课。
先自我反思——在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这样的课,我还是上得非常少。这些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课堂的打磨,是我需要进一步去学习提升的地方。
再允许我矫情地分享一下!我可能确实是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吧。在昨天下午的成长共同体公开讲座后,趁着自己的兴奋热度,晚上又给一19级幼教三个班的学生上了一堂自考考试动员课。我转换了下午的授课风格,把它变成了一场激情的演讲和互动。一个小时的相处,留下了很多同学激动、兴奋的表情,以至于在我离开时,连另外两个过去没有接触过的班级同学也主动鼓掌、挥手道别。
细细想来,我做了些什么?
一开始,我就告诉她们:学姐们在自学考试的时候通过率可以达到80%。每一届的老师都是这样教,每届的同学都是这样努力。所以,她们也是可以的。按照历史演进的规律,现在我们的老师更加有经验,她们比学姐们应该还要优秀!
我也提到,自考不仅仅是考试,更多地它可以收获一份可贵的经历。不要盯着考试的结果,而是看在考试过程中,你会磨练自己的意志,修炼自己的心性,培养对专业、对课程的兴趣与热爱。这些积累奋斗的过程,对大家才是终身的财富。而真正经由学习和考试获得的知识,大概只是未来生活中的可随时采购获取的原材料。
除了具体的复习准备技巧,还重点针对她们最发怵的写作打气。我告诉她们,只要她们能想敢想、会说话,就能写。我用了范老师在共同体里流畅写作的例子来激励她们。我在现场给她们示范:“一颗灯泡,就可以写1000字,大家相不相信?”她们都摇头说不可能。于是,我把一颗灯泡和一瓶矿泉水,还有我的儿子、以及一位女生坐姿等等我即时联想到的人和事串联起来。既有故事,也有诗歌,还有散文,不管那些逻辑、章法,就是畅快由心的表达。同学们跟着也打开了思路,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最后,我再问她们:“现在你们相信可以写到1000字了吗?”她们齐声高喊:“能!”
我用《学前儿童发展》这门课举例,鼓励她们用常识作答,理论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我们的成长经验和实践——一例口吃如何校正?小孩子的想象夸张是怎么回事儿?让他们把感性的经验转换成文字,勇敢的表达出来。我跟她们讲:“你说的都有道理:你写的就是答案。”我想,如果假以时日的训练,他们一定可以突破这个制约她们的瓶颈。
我用2018年的自考选择题给他们做示范讲解,她们抢着回答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想帮助她们把平时努力而稍微有把握的知识点都给彰显出来,让她们知道:哦!原来自己已经有了不少去应试的实力。我把一群积极回答并一直保持正确的学生称为“学霸”,反复为她们点赞。
回过头来,思考我这样做背后的意图:我不断地传递一个信息——她们是可以的,她们是能够做到的;我们老师对她们是有期待的,也是相信她们的。因为我看到她们过往经历中有太多的没有被关注、没有被鼓励。所以,作为老师,我的首要任务是要鼓励她们,让她们发光发亮。还有,我真的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理由成功,除了特别的原因,只要通过她的努力,就能达到她的目标。我笃信,这些相信和信任,可以点燃她们内心的力量,发现另一个更期待的自己,“张开眼睛面对一个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