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荏苒之念
叔叔:清儿,明天你刚好有空,去帮彩云姐姐去地里摘花生,她一个人忙不过来。姐姐家婆不幸得了癌症,还是晚期。一个老人家,即便是病重,扔惦记地里的花生。她们说了个善意的谎言。她家婆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那么严重。要是知道……
我呢,在亲人眼中,一直都是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刚好明天没事忙,亲人们都忙于上班。我也不忍心看着姐姐一个人在地里干活……果断的答应。
感想由此而生。
黎明约五点半,我和姐姐早早的起床。买好菜,就从县城赶往老家的地里。
戴着草帽,戴着手袖,穿着以前的旧衣服。一眼望去,一片片浅黄带深绿的草,有些草还比花生藤还高,有时很难分辨,不知是野草还是花生藤……
撸起袖子 ,说拔就拔。两个人,两块田,真不是容易的事。趁着太阳公公还没那么精神,我和姐姐拼命的拔花生,拔到的花生藤堆成一堆。等到太阳高照时,会更热,拔得更辛苦。
想起初中学过白居易的《观刈麦》的诗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在太阳地下,在地里干农活,真的是好辛苦。此刻的我,对白居易的诗深有体会。大概有六年之余,我都没怎么去地里干农活了。早起晚归,又拔又摘,两个人干足一天。这一天,虽然很累,但是很值得。姐妹两人一起干农活,真有劲。特别是姐姐一直在地里唠叨:好累,之前叫家婆不要种地,就是不听,因为我们也是有工作要忙,呆在家里就好嘛,干嘛要去地里找活干……
我呢,一边安慰姐姐,一边拼命摘花生。或许,我还没结婚,真的难以换位思考吧。不管怎样,我知道,老人家要是让她在家里闲着,是不可能的事,毕竟之前都是干农活过来的,怎么可能放下农活呢?老人家嘛,闲着会无聊,年轻人出去工作,家里又无聊,显得冷清。去地里干活,消耗一些时间嘛。
老人家的心愿:种些东西,就不用花钱买,自己种的,就是比较好。更为重要的是,儿女回家探望时,可以给她们拿些地里种的花生,豆类。其实,她们为儿女付出真的是太多,当你在埋怨时,是否想起家里的那些豆类,那些父母辛苦在地里种的东西。有时,不要埋怨太多,埋怨还不如放假都抽空回家陪陪老人家,或者帮她们去地里干些农活,减轻一下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小学时,只要周六日放假,我都会到地里帮忙干农活。或许,小时候觉得干农活没有什么,毕竟我们小时候,家里不怎么有钱,没有手机,没有玩具。只能在地里干活,或者去河里钓钓鱼,捉捉小虾。
自从上初中后,我们就离开老家,来到县城生活。想起奶奶那时对我说:清儿,我真的是宁愿在老家呆着,也不愿来县城生活。城里生活不习惯,又不能干些农活。逼于无奈,亲人们考虑到不可能把奶奶放在家里一个人生活,我们这些孙子孙女有要上学。所以,还是不能听奶奶的,奶奶还是和我们一起到县城生活。
初中过去了,高中也结束,大学也开始一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回头望望,亲人们却多了些白头发。不知不觉,奶奶在县城里生活了六年有余。
在望望老家的一切,真的是物是人非。村子里几乎都是老人,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的打工,读书的读书。即便我们现在每次回家,我都很少在地里干活干足一天,只是不超一小时,去地里都是去摘摘青菜。
村里的田,很多都是荒废在那。年轻人都选择在外拼搏,不愿在村里呆着,不愿种田。但换个角度,要是人人都有这样的心里,人人都不想种地,终有一天,全世界都没有米可以吃,怎么办?所以呢,劳动最光荣:我们要尊敬那些农民伯伯。
其实,相信现在很多孩子,只知道吃那些美味的花生。但是,有真的想过花生到底是怎么生长?到地里干活,对孩子的成长会不一样。让她感受一下农民伯伯的艰辛。
记得这样一段话: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
所以我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其实做人亦然。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2017.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