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世界观-范围观-范围漂移是严重错误
又名:世界观-逻辑观-范围漂移归纳了逻辑错误和逻辑陷阱
又名:世界观-信息观-范围漂移是观点质量的第一危害
摘要:范围,是处理问题时最重要的概念。范围漂移,就是反范围、破坏范围、改变范围,会轻易导致问题的扩大化、复杂化、处决化。理解和应用“范围漂移”概念,可以自我纠正错误,也可以很方便地识别其他事物的错误:人、文章、项目进展、执行规则等等,凡是发生“范围漂移”现象的地方,或多或少都有问题。
本文需要的基础文档:《范围——化无穷为有穷见全知识真知2.0》,关联度6/10。
1. 概念的起源
就事论事,几乎是所有人的诉求。
但是,当立场不同的时候,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它就不是一件事!于是,各种“讲道理”的方法就开始了:语言文字、口诛笔伐、拳打脚踢、刀光剑影、枪来炮往、……。文明也有自己的事:尽量控制讲道理的方式,把综合损失降到最低——很多“讲道理”发生的时候,双方都会有些损失,甚至会扩大至其他人。
当立场整体化、社会化后,“讲道理”才有了可能:有效的法律和道德框架,确保处于框架中的人,都处于一个“大立场”下,基于一个统一的立场,就存在“激烈程度受限”的“讲道理”了。这时候,才有了“就事论事”的可能。
实际上,大立场之下,还存在中立场、小立场,甚至个人立场。于是,“讲道理”的各种情况,仍然在不同场景下不激烈地发生着。
比较理智的“讲道理”,“小立场”必须被包容于合适的稍大立场中,比如律师之间的唇枪舌剑,就必须基于“法庭”这个共同认可立场来辩论才有效。
然后,新的问题又出现在了辩论的过程中。
一方,如果不小心,犯了逻辑错误,被另一方抓住,辩论可能就此失败;另一方,也许会精心设计逻辑陷阱,等一方上当后,轻易就取得了辩论的胜利。在不严格的场合,例如大学辩论等,逻辑错误和逻辑陷阱,更是层出不穷。至于充斥于网络上的“键盘侠”之言,那都不值得去评判了:就没几个对的。特别反对在大学普及辩论,这不是在培养“辩才”,而是在培养“诡才”。
至于更多的现实实例,依仗性别、年纪、示弱耍赖成功的例子,实际上其中包含的错误本质和处理时错误本质都是一样:问题偷换,最终结果大大损害了社会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还不自知。“就事论事”执行歪了。
种种复杂情况,不管出发点如何,最终都是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无理化、无形损害扩大化。
工程上,很多项目执行失败,就是因为不断新增的要求、或不匹配的预算导致的。
归纳上述各种情况,其本质只有一个:范围漂移。
2. 范围漂移定义
任何问题域,都存在范围概念。
如果一个问题域,最开始就声明:这个问题,没有范围,那么这就是一个开放式议题,也就是一个不会有答案的发散性讨论问题。针对这种问题,要么分解到可以定义范围的程度,要么就上升到哲学式辩论和学术式争论的程度。
范围,逐步被定义成为基础子观之首,甚至超越了时间观,是因为在研究世界观内容的时候发现:范围概念越来越重要,几乎是定义和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从开始的没有考虑、到略有提到、到明确定义、到重要性领悟,到现在定义为第一子观,也是个学习和领悟的过程。
范围漂移定义:在解决特定问题的过程中,范围被有意地、无意地偏离了原定范围而又不明确重新定义,就叫做范围漂移。
如果是明确的重新定义,就是范围修正,而不是范围漂移了。
从被动角度来说,无意识的范围漂移,必将引发一系列的错误,甚至问题扩大化,麻烦缠身。
从主动角度来说,有意识的范围漂移,就是诡辩的开始,就是不讲道理的开始,故意扩大问题以找到更大道理来成为自己辩解的依据。
举例:大街上,一个黄皮肤和一个黑皮肤不小心碰撞了,正准备沟通解决呢,旁边一个高级人,指责黄皮肤:你怎么能破坏国家外交呢?黄皮肤一脸茫然:娜娜哈哪洗哪?这回,轮到高级人目瞪口呆了!随后,黄皮肤对黑皮肤轻快地说道:索瑞,拜拜!然后就走了,走了,……。多学点外语吧!
范围漂移,是问题扩大的根源。当我们试图聚焦到主要问题上时,范围漂移轻易地创造了新的问题试图从中“获理”——找到“处决”问题的新的依据,但新问题的严重性比原问题悄然放大了!很多时候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扩大了问题。
就事论事,其基础就是要有明确的范围,而且要理智地定义和限定范围,这样才能避免问题的扩大化,也才是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和态度。
很多后果严重的问题,都是最开始的时候范围漂移造成的,导致问题一步一步扩大化,最后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3. 逻辑错误和逻辑陷阱可以归纳为范围漂移
在《逻辑要点》中,一大堆逻辑陷阱、逻辑错误定义,看起来就头大。一直想分析、归纳,但一直没有找到思路。直到认识到范围的重要性,多方求证、琢磨后,终于找到答案了:范围漂移。
自己方会犯的很多逻辑错误,例如:重点偏离从而断章取义;以点带面、以偏概全造成全面性偏差;时序错乱;概念不清造成遗漏;范围模糊造成重大遗漏;大问题小类比——经验型错误;假条件真结果自以为推进成功;因果颠倒结论大错;充分条件当作必要条件;方向性错误:立场偏差、立场忽略;等等。
对于对方的逻辑错误,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对自己方来说,就是逻辑陷阱了,例如:断章取义以消除全面性;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以消除全面性;混乱时序、移花接木以影响判断;重心偏移以影响判断——规避本质和重点;改变范围从而偷换概念、制高点绑架;似是而非的类比以偷换概念;假条件真结果以欺骗;颠倒因果以扰乱推论;刻意充分条件推论以达成期望目标;方向性引导——异事同比、同事异比,东拉西扯以掩盖事实,刻意模糊立场以裹挟不明者以壮声势;无赖式“证无”要求;等等。
以上逻辑错误或逻辑陷阱,都可以归纳为范围漂移: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偷梁换柱、虚假类比、无效归纳、小错放大、人身攻击、特定指向、排除异议、观点倾向、混淆概念,……。要继续列下去,根本列不完。
还好,我们不需要一一列举完:只要不是就事论事,只要是试图把问题带歪,就总是会发生“范围漂移”现象——我们只要看范围是否变化了就行。
以前,用过的“场景跳跃、场景替换、拔高问题”等很多词,实际上也可以归纳为“范围漂移”。
4. 重视范围概念和识别“范围漂移”的意义
第一次学习和重视“范围”,是从项目管理开始的。至今,工程类书籍中,始终认为《项目管理》才是最重要的。项目管理中的“一三五模型”,其中的“一”就是范围。
随后,有了“范围”思想,再看“系统分析”:范围很重要啊!再看论文:范围很重要啊!讨论问题:范围很重要啊!……,一直到现在开始研究世界观内容后进一步发现:范围是真的很重要啊!
为什么范围会重要,而且发现它越来越重要?
范围,让我们聚焦到了问题域。以前的那种口头上说说的“一次解决一个问题”,说起来好听、做起来难的原因就是:在没有范围定义的情况下,割裂问题来单独讨论根本不会有结果;在没有边界的情况下,问题会被轻易扩大而不自知;“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就变成了“一次解决一串问题”,然后就无法解决了。
范围,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如果真心实意想解决某一个问题,一定要先在范围上达成一致。
范围和边界,保证了“有限化”、“可知化”等等必要条件;反之,无限化、不可知论就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范围漂移,就是反范围、破话范围、改变范围!只要是“范围漂移”,我方的,就是错误了;他方的,就是陷阱了,就是诡辩了。
判断在某个问题上参与的多方是否可顺利沟通,只要进行范围定义讨论就能够确定:如果范围讨论都不能完成,接下来的任何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后续的措施就是:缩小范围,看看能不能先把小范围的问题定义下来然后解决掉,小范围外的、连范围都无法定义的问题,就只能“暂时搁置”了。
以前文章中提过很多次的“用大道理处决问题”实际上就是一种范围漂移:范围改变后,当前问题的性质也变了,处决起来就更容易了。处决问题,并没有处理问题,而是把问题扩大后就不管了,“箭杆”剪掉并包扎好了。
5. 信息建设上范围的意义和范围漂移的识别
范围,是观点完满的基本条件。一个观点,如果连范围都没有,就处处是漏洞,根本经不起讨论和攻击。
在信息组织或信息识别上,范围概念也很重要:当发现试图跨越范围边界的新观点时,首先要讨论的就是这个新观点应该补充到范围内还是应该就此打住。
范围漂移,可以用来判断信息垃圾、文章质量、不讲道理等等很多情况。遇到不讲范围的那种人,直接就可以判断出来:他并不准备讲道理了。
千言万语,不如实例。
示例:假设要讨论的是“如何改进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有人发言:“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交通事故,从而减少拥堵情况”。
这就是范围漂移了:看起来似乎有关联。当然有关联啊!世界上无物不关联。但这种关联是最多是充分性关联,甚至是跳跃性关联,不是必要性关联,然后顺着关联可以把范围漂移到“黑洞”上去了,最后的结果就是讨论再也没有结果了。无限的范围漂移,可以把任何问题引导到“不可知论”上去。
实际上,还是我孤陋寡闻了:在哲学上,范围和边界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了。我哲学没学好,自己去苦苦思索得出“范围很重要”的结论,除了印象深刻外,花掉的时间太多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形而上学、逻辑学、形式逻辑等等,似乎都有范围和边界的定义和描述。
6. 总结
范围漂移的本质是:充分性关联,甚至是联想式关联。从一个点跳到另外一个点,从一个场景切换到另外一个场景,无法推论时就强行关联,目的是把问题引导到自己需要的场景下,从而掌握话语权或“获理”。“讲大道理”、“扣大帽子”、“胡搅蛮缠”、“以弱责强”等情况,都属于范围漂移。
逻辑错误、逻辑陷阱类,也属于范围漂移。
存在“范围漂移”的文章,明确性就会有问题,不仅没有“未尽之处”,还会东拉西扯“论述”了很多事件,但是又没有主题。
使用“范围漂移”概念,可以识别很多事物的问题:人的问题,文章的问题,讨论的问题,项目执行的问题,等等。
范围,真的很重要。
有范围概念,才能识别“范围漂移”。
(作者寄语:专注于世界观研究和学习,内容涉及“做我观、做人观、做事观、做雄观”,助你世界观清明,一路超越。文章全是原创,禁止盗版,请评请赞。世界观研究和学习,是个大课题,请积极参与,转发;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常见站文集较完整,我观世界观,2023-10-10,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