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都在谈杨绛,推崇她。那个时代有名气的人我知道的不多,当我点击一篇篇关于她的文章时,会想到另一个人。我认为他们也许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童年时候能读的书不多,曾经有段时间一直在看《读者》,看完以后再看,因为实在喜欢看故事,那时候不懂什么文学,只是头脑空空地拼命找东西消遣。我还记得有一期《读者》里刊登了一篇文章。讲得是国学大家刘文典的生平。
说得是这个人狷介无比,牛气冲天,堪称民国时候的“龙傲天”。才华是有的,而且是不一般的高。不过我连他一本书都没读过,难以升起崇敬之心。
这个人大约是因为新文学的缘故很讨厌沈从文。不止一次公然贬低,甚至叫板沈从文。日军的飞机在学校上空盘旋时,所有人都纷纷逃生。人家沈从文没招谁没惹谁,凑巧经过他的身边,他就大怒起来,把人骂得狗血喷头:“陈寅恪跑是为了保存国粹,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可你这个该死的,什么用都没有,跟着跑什么跑啊!”在评沈从文升教授时他就说:“在西南联大,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应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朱自清可拿四块钱。可我不会给沈从文四毛钱。沈从文都要当教授了,那我是什么?那我岂不成了太上教授了吗?”
明晃晃的刀子一把把甩过来,刀刀见血。这样的狷介和刻薄有什么区别,难道因为一个人名气大,学问高就可以公然羞辱另一个人吗?诚然刘文典人品不坏,甚至可以说是有气节,但是被喷得一无是处的沈从文就注定是坏人吗?
姑且不论是否有什么隐情,多年前我看过一本书,作者的一位朋友早年在一个车间做事,每当中午所有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很害怕甚至情不自禁地发抖。那位朋友真的是一个懦弱胆小无能的人,当时管辖他所在的车间是一位工头似的人物,或者叫小组长。
每个人都伸出筷子的时候,那位朋友也很自然地举起筷子夹菜。突然,当的一声,小组长把他的筷子打掉,他就愣住了,没说话。他再去夹菜,继续被打掉。他抬头去看小组长,小组长却很平常地没有直视他,而是吃着自己碗里的饭菜。后来,情况演变的越来越糟。每次吃饭的时候,那位朋友只能吃着白饭,因为他不知道小组长会以什么方式阻止他,在人前羞辱他。
不知道有没有人在工作中莫名其妙地被找茬,比如上级突然要求你去办一件事,而这件事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外,当你千辛万苦完成任务之后,通常大着肚子脑满肠肥油光满面的上级会来一句:怎么用了这么长时间,我的要求可不是这样。注意,通常这样说话的领导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他就能无师自通地在你的成绩里找毛病,但当你吸取经验真正去问时,他又会发火。相信没有人会一天到晚围着自己的领导不停的问,招致反感。
人站在高位,通常会失重。如果时间久了,那就更不得了,有的人会把自己神化,把塑造出的完美的形象当成真实的自己。有一句话叫做:与怪兽搏斗的时候要谨防自己也变成怪兽。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女人,在受尽苛待之后,终于有一天婆婆咽气,这时候就轮到她手掌大权了。在身登高位后,不知不觉中会用出婆婆的作态,开始挑起比较弱势的一方通常是儿媳妇的毛病。而在这个过程中,她能讲出千万条道理,占尽优势的地位给了她一种错觉,即全世界我最大,我是不可能有错的。我看不顺眼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的,就应该打杀一点也不可惜。
但是很奇怪的,这种现象通常存在于久贫乍富的暴发户身上,那些富不过三代的家庭基本都是这种情况。当然也有我所听过见过至今为止还是过得很滋润的人,不过那是怎么样的情况呢?
在村子里当了村官,骄傲万分偏偏又不能到处炫耀。看到年龄小的晚辈要创业,要考证,立刻伸长脖子管东管西,这不行那不行,挑出一大堆毛病接着骂骂咧咧,觉得自己挣了一份薄有资产的家业是成功人士,说的话做的事肯定没有不对的。
对这样的人,我只想说,不论是确有真才实学,还是时代的关系。有权了,有钱了,有名气了,有没有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