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推出现场直播"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这也是第一届“3·15晚会”。虽然第一届曝光力度还不够大,形式也并不完善,但在中国经济蓄势待发的时期,在中国消费者尝到改革开放甜头,同时也正承受假冒伪劣产品所带来的痛苦时,为消费者正确维护自身权益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意识逐渐觉醒,对于“3·15晚会”也原来越关注。看看今年的晚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惊喜”。
日本“核污染区”食品惊现中国,卡乐比、无印良品食品等很多你们爱吃的都在列;耐克时隔5年又现“气垫门”;“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 成最大虚假广告“垃圾站”;有种“健康讲座”谋财害命,专骗老人;“三无体检队”伪造体检数据,专门忽悠小孩家长;抗生素药品加入动物饲料内刺激生长;家政公司就能办理月嫂证,基本都是假的。他们绝对不是躺着中枪的!他们都是自己撞上枪口的。
无商不尖真的成了无商不奸
“无商不奸”原意为“无商不尖”。旧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卖家在量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之类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之后,商家会另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尽量让利。量好米再加点添点,已成习俗,即但凡做生意,总给客人一点添头,故有“无商不尖”之说。
市场经济初期,市场法制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经济行为是生意人牟取合法利润的正当行为,利润是商人的唯一目的,暴利的诱惑往往是巨大的。在现在的经济制度下,许多商人仍然可钻一些法律的漏洞以牟取暴利,这时旁观者会说奸商;在正常的经济行为中,商人也会想很多办法赚取最大的利润,其中就必然就会采取很多技巧以减小成本,消费者看在眼里口中也会说“无奸不商,无商不奸”。
人与人最基本的信任哪里去了?
说道消费行为,其实不仅仅是我们一种经济行为,这里面也有我们对商品,对厂家,对经销商的一种信任。比如蒙牛,伊利······我们相信这些品牌的质量,我们愿意在购买此类产品时,愿意对这样的产品掏腰包。
而往往就是这种自发的信任,却成了那些不法商人骗取我们利益的手段。互动百科,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结果却是4800就可以买来一个词条注册,而且不需要多么完备的资质;“三五体检队”就是利用家长对于“挂名”体检机构的信任,才给孩子佩戴角膜塑形镜;耐克自然就更不必多说了,俨然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当我们选择相信这些品牌产品,实则进入了他们营销的陷阱。人与人最基本的是信任,最珍贵的也是信任。信任不是一种商品,但是它的价值却高于任何一种商品。
自我辨别维权
有时候我们消费者的智商在知名品牌面前是趋近于零的。因为它在市场有口碑,有名望。我们似乎自然而然就选择了。好比无印良品销售的日本“核污染区”食品,真正的生产地址就在中文说明之下。人家日本人没有中国人,结果是中国人自己忽悠自己。我们在购买外国进口食品时,最好是了解这些食品真正的生产来源。
尤其是,知道自己被骗的时候,不能像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不法利益有多大,贪婪的嘴脸就有多丑恶。我们要积极维权,积极投诉这些不法商人,这样不仅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一个又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消费者。
其实,我相信涉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还不止这些。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在进步,而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反过来想想,我们为什么喜欢外国的商品,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中国大妈”?还不是因为我们中国的企业没有那么好得品牌认知度。
我们当然愿意支持我们国家自己的民族企业,有一天,安踏可以生产出好的气垫球鞋,那我为什么还要购买耐克呢?希望我们未来的法制越来越完善,我们的企业文化也越来越健康,盈利不是让老百姓失利。最后还要感谢那些工作在调查一线的记者,你们很勇敢,谢谢你们!
其他文章,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