茑屋书屋的策划公司CCC用真实的案例告诉你,网络时代实体店的存在意义。
在众多平台将阵地转移到网络的背景下,重新确认现实空间所具有的意义,成为CCC策划公司今后做其他策划的出发点。
如何在网络时代创造和表现实体店的魅力,就是“策划”。或许,这里的策划和“使命”同义。所以后来才有了“代官山 茑屋书店”,有了“函馆 茑屋书店”。它们来自真实的使命感,想通过它们告诉世人,即使在网络时代,实体店仍能够发挥足够的魅力。寻找网络和实体的真正协同作用,才是对CCC而言最佳的选择。正因为CCC是这样一家同时展开网络与实体两方面的策划公司,才能认识到实体店的价值。
即使是在实体店的世界里,也只有由网络企业运营的店铺才能获得生存的资格。因为,同时经营网店和实体店的企业,最终网店的销量将占上风,店铺则变成“由网络企业运营的实体店”。以通过网络处理的大量信息和成本较低的库存为武器,制订作为与顾客接点的实体店的策划,借此创造竞争对手没有的顾客价值。
话虽如此,运营实体店的能力却不是任何人都有的。一直做网络的人突然开始做零售(相反的情形也一样),就像非洲人学泡茶。两种文化之间有明显的隔阂,要越过这道障碍并非易事。
正因为如此,在网络和实体两方面都有丰富的策划经验的CCC才具有优势。
即时性和直接性这两大要素,是实体店相对于网店具有的优势。在现实世界里,将即时性发挥到极致的就是便利店。24小时,365天,任何时候都可以在家附近买到需要的东西。而明确体现直接性的,是以永旺梦乐城为代表的大型购物中心。以压倒性的商品阵容所产生的力量来吸引顾客。在通货紧缩长期持续和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两大负面因素的夹击之下,日本的实体店身陷苦境,然而便利店和大型购物中心这两大业态却没有失去前进的动力。
把这些想明白之后,我不禁又想,有这些就够了吗?便利店、大型购物中心和网络购物,只有这些就够了吗?只有这些,人们就会产生富足的心境吗?
是的,“心境”这个维度一直被忽略了。但是实际上,不正是在“心境”这个难以通过逻辑进行说明的词语中,仍然有着创新的可能性吗?
经过这样一番思考,我得出的关键词是“舒适”。我认为今后,既非便利店又非大型购物中心的实体店,想要取得相对于网店的优势,就要在提供舒适感上下功夫。
网络可以让用户感到舒适吗?不,网络本来就不是照顾这种要素的媒体。换句话说,它们的方向本就不同。就像自来水管道无所谓舒适与否,铁道线路无所谓舒适与否(电车倒是有舒适与不舒适之分)一样,网络存在于舒适之类的感觉之外。如果说建设和维护自来水管道、铁道线路或互联网的是财务资本,那么要脱离这些,设计舒适的时间和空间,只能靠知的资本。因为这是知的资本的产物,所以才称得上是“创新”。
2015年春天,一个将“舒适”做到极致的空间在关西中心点JR大阪站旁的北门大楼诞生,楼层面积达4060平方米。它是一个公园与咖啡厅融合的场所,让人忘记自己身处购物大厦。在这里可以闲适地放松,让身心变得美好,并遇到美好的人。咖啡厅中同时设有书店,在店内找到一本喜欢的书,便可以一边品尝咖啡,一边安静地阅读。在梅田工作的人甚至可以把这里当作自己的个人书房,在此提高自己的思考效率,提升工作效果。
这个项目的实现会使车站楼的概念将就此改变,车站本身的概念也随之。日本全国的车站,仅JR就有将近5000个。如果每一个车站都能变成舒适的咖啡厅和公园的话……这就是悄无声息而又脚踏实地的革命,是日本人生活方式的革命!
CCC在书店、图书馆、商业设施、家电四个领域发起了创新。这些创新都是基于生活方式的提案。任何一个都不是无中生有。我们只是试着从与以往不同的角度,赋予已有的空间和业态更加符合时代现状的方向性。
从本质上说,商品本身具有地域性和选择性,所以才会有市场营销。要确定目标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通过这种方法制订销售计划。然而一旦越出单纯的物的概念,包含某种哲学,换句话说,包含了生活方式提案,那么商品就会获得超越国境、人种、年龄、性别的翅膀。
秉持这个理念,CCC在策划家电店时,按照“令人怦然心动的生活!”的方针,编辑了100篇独具魅力的专题报道。走进这个空间宛如翻开一本立体的生活杂志。
现在这个创新提案的时代。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顾客进行准确的提案,将决定事业的成败。
“只有梦想才会实现”。某个人梦想中的事物,出现在现实世界里,这就是创新。如果一个事物没有出现在任何人的梦想里,那又何从实现呢?
————————
这是《知的资本论-茑屋书屋的经营之道》主题分拆阅读的第4篇,希望每天的主题能给您带来启发、让生活更美好、工作更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