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近乎偏执地去寻求不变之事,例如永动机不断被“发明”。 我也陷入了寻求永存的事物之中。
我认为万钟于我何加焉;世间也充斥着物是人非,例如童年记忆中的小吃店换了装潢;人们更不会记得身边路过三三两两的人群。
我喜欢科技产品,总觉得纸质的笔记上的字迹会消失、淡去,但是电子笔记可以保存在网盘、硬盘内部,随时可以翻阅。因此我总是在捣鼓电子笔记,认为电子笔记不会消失,便不断寻找稳定可靠的APP,对比分析了许多笔记软件。而什么软件可以“永远”存在下去呢,能够用来保存我所有的字迹、心血、思想。我找不到,即便是体系完整、管理得当的软件,谁能保证十年后这家开发软件的公司还在呢。
亲手写下的笔记不能保存,金钱只会加剧自己无穷的欲望,他人的人心也会随着时间改变,亲人也会离开,那该怎么办?什么是一生可以去追寻和守护的?
偶然再次读到苏东坡一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顿悟:任何事会变,任何事都会消逝,人心也会变,但培养自己的心境的过程不会变。再次强调是过程。这过程可以是读书,可以是旅行,可以是冥想。“也无风雨也无晴”表明了心境的最终状态,而达到这一状态的过程,是不变的,可以用一生来追寻,任何人都不能去动摇的事情。
一种宁静包裹着我,感谢万物,让我明白这过程可以是不变的、可以是用一生来追求的。为什么强调是这个过程,因为在强大的人心境可能也会被动摇,没错,但我们可以继续去培养自己的心,去加固它,让它再度汲取养分和知识,培养到最后,它只会越来越强,波澜不惊。有人可以动摇你的心,但是没有人可以阻止你继续成长:在很多深入的思考中,在不断自我发问和学习成长之中,心会成长。
在任何时候,只有我们还活着,我们都可以培养自己的心境。
如同肉体被囚禁的苏东坡也依旧读书学习,出狱后欣赏景色,他未必释然了,但是依旧在成长。
没有人可以阻止我们心境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