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了《瞬变》的第三部分了,营造路径。
有时候看似是人的问题,实则是情境问题。调整环境让正确的行为更容易出现。
这一章的案例说实话我有点没太读懂,按照我的理解是,要有意识的去调整环境,正确的行为很快就会出现,离完成目标也就会更近一些。也可以说是环境可以影响人吧,这个环境是需要我们去营造。
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案例:我们总是不自觉的拿食物填满面前的餐具,而且忍不住要把盘子里的食物一扫而光。于是,大盘子=大分量=大食量想要控制饮食就要先从这些盘子入手,把大盘子收起来,改用小盘子,也不要直接拿起整袋或者整盒的零食大吃特吃,而是倒在小碟上。这些外在环境的微小调整,会对饮食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在对自己使用类似的方法,试图把自己推向正确的方向。
我把家里的小书架从书房挪到了卧室,娃每次要睡觉进入房间的时候就会看到书,会让我讲两本给她。
把画纸画笔放到了书桌边上,每次无聊的坐到椅子上娃都会拿笔画一会儿。这些环境的改变似乎比每天我急吼吼的让她读书让她画画更容易些。
航空业有个惯例,强制执行“静默驾驶舱原则”。无论什么时候,飞机只要飞机距离地面高度低于10000英尺,驾驶舱内就禁止任何与飞行无关的谈话。距离11000英尺时可以天南地北的闲聊。
一家软件公司借用“静默驾驶舱”概念来加快重要软件的开发,部门设立了明确的标杆;将新产品开发周期从3年缩短到9个月。过去开发项目如果面临节点时间,大家都会特别紧张,也怕拖团队后腿,如果自己进度慢了就会请教同事帮忙,项目主管也是各种的巡视要求汇报工作进度。这样工程师受打扰的次数越来越多,导致周末加班为了有个安静的环境。
这次部门领导要求做个实验,规定周二四五上午是安静时间,让程序员专注手上的代码,任何人不得打扰。最终,该部门顺利实现了9个月完成新软件开发的目标。
部门原有的环境不可能自然演化出正确的行为,而是这些领导有意识的营造路径,改变环境,才使程序员免受打扰。改变的不是人,而是情境。看似人的问题,实则情境问题。
虽然我此前从没听过静默驾驶舱,也不懂营造路径,还好我有个严苛的时间表,9点——11点期间专心工作不刷手机 1点——3点专心工作不刷手机这样工作效率还真蛮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