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坐在第二排脸色黑黑的男生情绪低落,不是单纯地犯困,眼神中透露着无奈失望。大概几周之前,班主任就已经和我打过招呼,男孩爸爸已然癌症晚期,不要太苛责他的作业。这个男孩从开学第一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种印象也多半是对于“坏孩子”固有印象:萎靡不振,马虎大意。不知不觉总爱叫他回答问题,而他也多半回答不出,作业完美无差,回答支支吾吾,我觉得我已经触到了这个学生的底。
他脸黑黑的,后来知道是个体育生,和印象中体育生的样子不同,他并不高大威猛,相反有些瘦小,长年的训练在稚嫩的脸上已经留下了痕迹。二十年后的自己,他这样想象着自己的生活:依旧热爱体育,酷爱运动,从事着体育老师和健身教练的职业,每天的生活幸福充实,妻贤子孝,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嗯,是一个温暖的男孩子呀!他的文中几次提到了父亲,我也大体上对他的父亲有了些许印象。不善言辞,像天下大多数父亲一样,不善于表达对自己儿子的关心,爱意可能更羞于出口,恐怕儿子对父亲也如此吧!身体不好,男孩回家总会闻到熬制中药的痕迹,人到中年的力不从心总是让人无奈。父子关系平淡无他,没有亲昵,也谈不上疏远,像大多数父与子。也是从他的作文中,我知道他父亲住院了。生活啊,并不会因为你的满足,就不再起波澜。男孩子憧憬的岁月静好,却要在这样小的年纪去揭开生活现实的面纱。
看着男孩眼中黯淡的光芒,我特别想告诉他,多去陪陪父亲,陪他说说话,哪怕只是唠唠家常。少写点作业,留点时间给生活和生命。但我不能说,我不能对孩子说因为父亲时日无多,这太残酷;我也不能说暂时放下学习吧,把时间留给病塌上的父亲,因为我没有在男孩身上寄予过家庭的希望;我更不能用满是心疼的语言去劝慰他,害怕一不小心的言语就会让男孩隐忍蓄积已久的泪水喷涌而出。“去吃饭吧!”我只能这么说。
至亲的离去意味着什么,我是几年后才明白。这是没人能够替代和体会的一种痛,而我的痛中还加杂了很多遗憾,“遗憾”的海水逐渐蔓延过“思念”的沙滩,留下潮湿的痛苦的泥沙,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演愈烈。我遗憾为了考研,仅留下父女相处的一个月的时间。没有过催促,每次打电话爸爸总会满怀期待的问:“什么时间放假呀?什么时候把男朋友带回家我看看?”惯常的语气,但现在想想爸爸在感知到自己有限的生命後该有多么的思念和焦急万分,遗憾我当时并未感知。父亲的不催促是因为他在我的身上寄予着希望,男孩的父亲想必也如此。我遗憾自己当时太年轻,并不能体会“死亡”的真正含义。总想着父亲的这次远行,像以往的每次出门一样,总不至于永远不回家。其实并非不知道死了就再也见不到了,而是永远不想把“死亡”与至亲相联系。至亲的“死亡”是肉体已逝,但思念常常来敲门。尤其是这一年,思念越来越频繁光顾。身体的变故让我更多地想起病榻上的父亲,更加遗憾没能在当时体会他的心境,对于病痛始终敏感的感知,感知着癌细胞一点点吞噬着生命,无比清醒,计量着生命慢慢地靠近终点,这是怎样的心境?我想父亲一定是矛盾的吧,想多陪陪我们,又想早点结束身体上的苦痛。父亲曾经很遗憾地和我说:“没完成任务啊……”我知道他是在指我和弟弟,我大学还没毕业,弟弟正读高三,和班上这个男孩差不多大,我后悔没能抱住父亲,告诉他我们有多爱他,他的任务完成得很好,我们至少健康向上,我们有办法应对未来的生活……父亲对自己的定义是带着任务来活着的,我想男孩的父亲也是吧,天下的父亲都是吧!这一错过就是永远,留下的只能是遗憾,我多想和男孩说啊,去抱抱父亲。男孩和我说,和父亲待在一起也不知道说什么,相顾无言。待在一起也是好的,哪怕依偎着他看会书,陪他晒会太阳,翻翻相册……
最大的遗憾就是现在想起来发现我竟然没和父亲拍过一张照片。那时的手机不是现在的智能机,拍照随时随地。从初中开始,我就一直上寄宿学校,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并不多,父亲忙于生活,我忙于学习,后来又去外地读大学,基本没有一家出游过,此生最大的遗憾。最后的一个月不是没想过留下一张照片,但父亲觉得自己在病床上的样子实在不能上相,家里每个人都忧心忡忡没有心思,而我又害怕这个时候拍的照片会不会是爸爸的遗照……种种原因留下了这个遗憾,以至于现在的思念都没有着落,只能在每次回老家给父亲烧纸时,到灵堂取出父亲的骨灰盒,认真地看看父亲,印刻在脑海中,供思念中回忆……男孩,如果有可能,多推爸爸出门散散步,多拍几张照片,多留点念想。
父亲去世已近十年,十年真快呀,快得感觉不够时间让我回忆他,但我很少提及他,不是不想,而是太想,生怕一提起,所有的思念所有的遗憾一起袭来让我溃不成军。但我知道我想他,尤其在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