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留意下,你会发现富豪圈、企业家圈层间大都懂得互相关照互相帮助互相提携,在彼此有难时会尽己所能予以相助,结果圈层间越来越稳固,财富越积越多,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了令平头百姓羡慕嫉妒恨的那1%。他们凭什么?是因为数倍甚至数万倍于普通人的能力和努力?又或者全都是官二代富二代出身?当然不是了,那是因为他们有着穷人最缺乏的富人思维和长远眼光。
难道有钱人是真心实意的帮助别人吗?或许不见得,他们更愿意叫这个为投资。没错,帮助他人也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收益可能并不仅仅指金钱,收益或许是一个人的友情,甚至只是感激。对于有钱人来说,这点收益是值得的,因为没人能保证自己永保富贵,说不定哪天家道中落,曾经的投资就可能换回丰厚的回报。
假如你喜欢电影音乐或者爱追星,应该不会陌生:港台一些巨星经常会在一些重要时刻(比如某明星的专场演唱会、某名人导演或主演的电影等)中为彼此站台,结果越混越好,名气越来越大,还赚得盆满钵满,专业能力是一方面,互相团结互相帮衬更是。
反观大陆的某些明星,常喜借讽刺挖苦嘲弄同道为能事,并以此抬高自身卖价,这样彼此拆台兜短,最终落得个前程尽毁,令人唏嘘。
上游社会人捧人,中游社会人挤人,下游社会人踩人
人们所说的阶层固化,与其说是因为出身和能力不同倒不如说是因为思维差异导致。上游社会因为开放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人抬人人帮人,结果他们的上游地位越发稳固;中游社会因为资源不如上游又总想过上游人的生活,人挤人人等人,彼此互不信任又互不主动相帮,结果更难以跻身上游社会,反而更可能因某个突发灾难而沦落至下游;而下游社会呢?因为生活资料有限,很容易陷入了稀缺陷阱,导致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心里总想着把别人踩下去了,自己就能上去,没有大胸怀大格局,嫉妒心比较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也看不到互相帮助对自己更加有利,更别提拥有携手努力一同跻身更上游社会的意识和勇气了,即使他们中有少部分人有不甘平庸的上进心,也容易因自身局限并受困于所在圈层(集体意识、观念、人言等)而难以突围。
过去,在东欧某座城市,城东和城西各修筑了一条新马路。犹太人在西边,中国人在东边,各开了一家修车店。他们的价格都很公道,服务非常好,两家店的生意都很红火。
不久,另一个犹太人在西边发现人们来修车时,常常要费时等待,他就在修车店旁边开个了个餐馆,专营犹太美食,不久就生意鹊起,不少人即使不修车也愿意光顾这家餐馆。
而在城东,另一个中国人看修车生意好做,就在街对面克隆了一家新店。为了招来顾客,他按照对面老店的价目表,九折收费。两家店的关系有些紧张,但大家的日子还能过。
又过了一阵子,另一些犹太人看城西的人流越来越多,就渐渐开起了超市,建起了住宅,教室,学校,西边慢慢形成了一个繁荣的新兴社区,房地产业开始增值。
而在东边,更多中国人来开修车店,价格战变得白热化,每家店都偷偷在客人面前诋毁其它同行。为了控制成本,店主们不惜克扣修车师傅的工资,甚至在修车时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于是,高水平的技师流失到西边犹太人的修车店,不在乎价格在乎质量的客人也不来了。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最终谁的日子都过得不好。这不是笑话,从这则故事中,中国人的懒惰思维、不创新、不团结一览无余。
当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大众意识逐渐觉醒,沿海发达省市中的一些生意人率先意识到了合作共赢、互帮互助的意义,这也因此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温州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扯了那么多,最后来讲一讲我的家乡-江西:
江西,自古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过大量的优秀人才,宋明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更是长期雄踞全国前列,但无奈却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落伍了。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小农意识和小市民情结严重,同道间、同事间、邻里间缺乏互帮互抬意识,喜欢互挤互踩,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好,结果因为不团结导致经济上不去,人才留不住。
而诸如广东江浙等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未必有江西多,深杭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文化底蕴未必比南昌深,但人家为何发展得比江西比南昌好得多呢?不止是因为人家敢于创新,思想更开放,更具商业头脑,更是因为人家懂得团结互助和尊重人才、创意等。
可喜的是,近年来,作为江西省会的南昌逐渐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陆续出台了系列引人才留人才、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但愿这些政策措施都能落实到实处,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了。
19年会是转折性之年,更将是极富挑战性的一年,尤其对于身处社会中下游的我们来说,将首当其中,更显艰难。而越是困难时,我们就越应该携手起来,互帮互助,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挺过去并实现跨越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