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音:孔子为何不谈黄帝

《五帝本纪第一》太史公书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三代世表第一》:“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著。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


春秋末到战国之际,诸子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都“托古改制”。“托古改制”的理念来自于对于祖先的崇拜,古人认为祖先都是圣哲,先王都是明王,因此产生出一种观念:越早越好,越早的人越圣明,越早的时代越盛世。

于是儒墨先推出尧、舜、三王(禹、汤、文王);道家不甘示弱,推出黄帝,黄帝列在尧舜之前了;农家不甘示弱,推出神农,神农又列在黄帝之前了;阴阳家不甘示弱,推出伏羲,伏羲又列在神农之前了……

这便是层累的古史,出现越晚便越是靠前,譬犹集薪,后来者居上。

所以儒墨不说黄帝很正常,没啥可怪的。

到了战国后期,这些东西经过整齐,形成了一套古史系统,所以在这时候的一些书里,这些人物就都出现了,比如《庄子》里,不仅有黄帝,还有伏羲、神农、尧、舜、禹、汤、文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黄帝号轩辕氏,按照现代人的理解,“轩”指有窗格的雅致的小房子或者是有帷幔的高篷顶的...
    陳年风流阅读 5,292评论 3 4
  • 中国人素以“炎黄子孙”自称,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华夏先祖为三皇五帝。 五帝其人,太史公之<史记.五帝本纪>明确的标注着...
    狂拽霸气阅读 4,918评论 0 2
  • 一刀切下去 值一千或者是十万或者千万 都是可以的 我们 都在幻想千万 但事实或者现实 你就是一文不名的你 有什么不好么
    loo田阅读 851评论 0 0
  • 摘要: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因工作关系飞了趟三亚,被安排住在三亚万丽酒店,去前上网了解了一下,这是个新建的渡假型...
    中外艺术家阅读 2,761评论 0 0
  • 秋风渐起衣渐长, 游子思亲雁思乡。 恰逢佳节家人在, 把酒吟歌饮月光。
    家有嘉翼阅读 1,3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