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俩宝的牙齿健康,刘太太严格控制了她们的甜食。但是喜欢糖又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有时候去超市,为了表达一下父爱,我就偷偷的给她们买几块,嘱咐她们路上吃完,但是见到刘太太必须表现的要跟没事儿人一样。
孩子们感觉很开心,既吃了糖,又没有被妈妈发现,有点暗爽。
回到家,面对刘太太,我们三个人对视一笑,心照不宣。
家里的规矩是刘太太定的,非常严格,除了吃甜食,还有比如看电视,每个礼拜按照规定就只能一次,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手机不但不能看,碰一下就要被批评。我们大人也被约束,不能在孩子们面前看娱乐节目,但是聊天,用手机工作可以。
一来二去,孩子们也就不去想看电视的事情了,注意力自然就放在读书或者做手工了。
但是,有些规定在有些特殊的日子里会被放宽。
前几天刘太太生日,为了庆祝,就买了一块小蛋糕,是孩子们喜欢的草莓口味,等她们放学后切开,一起分享。
鉴于蛋糕奶油糖分多,吃多了并不好,刘太太就要了四人份,家里八口人,每个人可以分的不多,俩宝目测了一下,就觉着不够吃。孩子们跟大人一样,大部分时候都是眼大肚皮小,都想要个大的,但实际上,即使是小份也不一定吃完。
大宝提出来她来分配。
大宝一提要主导,人家二宝不愿意了,说,她也想分(切),两个人因为分配权问题争执不休。
我说,你们先不要争,我有个规则,我说你们谁要是负责切蛋糕,要切成八块,但是你们要记住,谁切的,谁就是最后一个去拿。也就是说,让所有人拿完了,切蛋糕的人才可以拿自己的,等于剩下最后一块给负责切蛋糕的人。
我讲的非常明白。
俩人一听,这个规则有点跟她们想得不太一样,原来她们认为,谁负责切,谁就能先拿块大的,现在好了,切蛋糕的人竟然没有任何优势。
俩人说,那我们不切了,我们先拿。
我说不行,你们俩人必须有一个人负责切,话都说出来了,哪能再退回去。
二宝主动说,姐姐先提出来的要切,我把机会让给姐姐,姐姐你来切吧,你大。
大宝也觉着既然自己主动要求切了,妹妹都说她大了,再去推辞也不大好,就说,行,我来切。
二宝开心了,在一边唱着歌,等着姐姐切块大的,她先拿......
大宝非常聪明,知道既然她自己掌握了分配权,面对一个蛋糕要分成八份,那么,最好的,也是对所有人包括对她自己最公平的方式就是八份蛋糕切得一模一样。
谁都赚不了便宜,即使她最后拿,也不会吃亏,因为大小一样。
她就是这么做的。
二宝也没有失望,眼瞅着八块一样大,她的情商也高,就说,你们大人先拿,我和姐姐最后......
从一个小孩子分蛋糕的故事,我想到了延伸的意义。
在这个社会上,如果掌握规则的人是一个最后的受益者,这个社会就公平了。
规则制定者为了保证自己在最后参加分配时候的公平公正,他拼了命的也要把规则制定得公平,否则,最不好的那块蛋糕永远是自己的。
但是实际上,现实跟我们想像的不一样。无论是纵观国际,还是国内,甚至于一个家庭,制定规则人往往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例如在贸易战中,美国人制定的规则,利益先指向自己,法国的黄马甲事件也是一样,规则的制定人没有考虑均衡各个阶层的利益。
所有的这些矛盾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规则的制定人或者是执行人没有把规则做好。
当然,国际乃至国家大事,不在我能力的讨论范畴之内,但这些小故事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个事情,俩宝至少明白了一点,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要求孩子们克服多吃多占,或者教会她们孔融让梨,这都是违反孩子们的天性,不可取。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利用她们的小算盘,或者说用她们的小智慧,去解决类似于分蛋糕的事情,就变得非常有趣了。
说大一点,我们可以用自私的人性,来制约自私,这就是利用人性来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其实还有一个启示,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协商的机制,要有平等的氛围。
俩宝在这方面是做的非常好的,我经常说的话,就是有事情好好商量,有了商量这个基础,任何方案都可以提出,甚至即使不公平,各方面都可以接受。
分蛋糕简单,可以做到量化公平,但是大部分的事情的复杂性,远远都超越了分蛋糕。
但是,无论如何,去探索、去尝试、去完善,最终一定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这不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二字的意义吗?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