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研员刘老师听、评了我的科学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指出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很多十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我收获颇丰。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中的第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类。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景导入
1.介绍学生熟悉的动画角色小猪佩奇,以佩奇为主人公邀请学生去参观它的家。
2.播放去佩奇家路上的视频,让学生说说视频里出现了哪些景物。
3.对视频中的景物分类,介绍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引出本节内容——《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材料分类
1.先观察需要分类的16种物品,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分类。学生有的以物品的功能分类,有的以物品的材料分类。
2.介绍物品是材料组成的,引导学生按材料进行分类。
3.按小组分发实验材料,讲解实验要求和实验单的填法:先把物品按序号摆好,再一一进行分类,分完一个放进篮子一个。
4.请一个小组上台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三、材料的特性
分类讲解各种材料的特点并举例。
四、总结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材料都来源于自然世界,我们应该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资源。
课后反思:
1.创设的教学情景不太恰当,有点生拉硬拽,应该结合本节内容来设计;
2.对整本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整体把握,以及大单元备课非常重要。本节内容是单元起始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的材料并分类,对于材料的特性点到为止,细致的讲解应该放在后面的教学中;
3.实验开始之前对学生的要求不够明确,没有明确规定时间。在后面涉及实验时,首先明确每一点要求,并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把要求放在黑板上,以便学生随时查看。实验中教师用语和行为都要准确、规范,例如:有水的实验要有抹布,有火的实验要有湿抹布。实验单的设计上应该有实验名称和小组名称,实验单末尾要有学生自评;
4.实验过程中对于各组学生要加强巡视,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想法。在对布进行分类时,很多学生不知道“纤维”是什么,但有一位学生通过观察“纤维”这两个字的偏旁,又发现布上有很多一条一条的丝线,就完成了分类。学生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很多时候比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强;
5.实验结果分享时,上台的小组对物品的分类完全正确,但台下有两个小组出错,自己修改了答案。教师发现后应该及时了解错点在哪儿,或由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来讲为什么把布分在“纤维”这类,介绍“纤维”的相关知识,及时解决问题;
6.课程讲解完后应该及时进行评价,评价中的问题应该基于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可以以抽问或小题单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做出教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