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到了,为了了却我的夙愿,我决定再次骑行妙峰山!上次骑行妙峰山是2018年5月初,但是走错路了,没能到达山顶。据说,能骑上妙峰山顶的才算得上自行车爱好者。所以趁这个长假,我打算再战妙峰山顶!
周围的人要不就是对骑车没兴趣,要不就体力达不到这种程度,要不就是无人愿同我行此疯狂之举,我只好一人孤身前往。
一开始是市内骑行。为了能一天内往返,我只得加快车速。我大约骑到了28~30km/h,这个速度不快不慢,能让我持续地骑下去而不觉得累。整个上午我一直从家骑到门头沟市区,算是热身,但是也挺无聊的,唯有道旁的景象能缓解我的孤独感。
到了门头沟市区,下面的路就是山路了。虽说是山路,但是起伏不大,陡坡比较少。但是这毕竟是山路啊,道旁的峭壁向后飞驰,永定河水在下方流淌,见此我不由地激动起来。
骑至妙峰山脚下已是午后,吃几口面包,喝一些水,休整一下,准备上山!
上山之路可谓有趣。出发时,有一名骑行爱好者,看长相大约十几岁,稚气未脱,对我称“您”。他已独自完成登顶,准备离去。见我准备上山,向我道“加油”。叹曰,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气度;自行车友,竟有如此力量,能让不相识的人为对方鼓劲加油。
上山路上,这种车友之情仍在继续。一共有两个下山的车友向我喊加油,还有一位徒步下山的,对我说:“我要手动为你点赞!有你这种精神,攀珠目朗玛峰没问题!”此话虽然夸张了些,但是其中的热情与真心的赞美还是让我感动。人间自有真情在啊!
有人赞美,有人鼓励,最终骑上山还是要靠自己。一道弯后一道弯,一重坡后一重坡。一开始上坡的车速还能达到9km/h,后来就不行了,落到了6km/h~7km/h。上山路全程20km,我骑到剩余6km处时,到达沟涧村。这个村改造得挺好,村容整洁,房舍俨然,一些临主路的人家做起了小买卖,卖饮料、当地特产京白梨。至此我真觉得自己骑不动了,推行小歇已经完全不起作用了。我不得不找了一处坐下来休息了一下。此处背阴,紧邻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仅有一位50多岁的大妈看家。我买了瓶饮料,大妈非常热情地让我坐下来休息休息,还劝我别喝太凉的饮料,主动和我攀谈起来,那份热情与淳朴是我从未见过的。她说,她儿女的年龄和我相仿,见我如同见其儿女一般。见我咳不止,还请我吃了一个鸭梨止咳。人间自有真情在啊!我大约休息了一个小时,吃了口面包,然后继续上山。
一道弯后一道弯,一重坡后一重坡。路边的风景我已无心欣赏,唯有肌肉酸痛与喘息声与我相伴。
话说地上的路标真是能激励人的,尽管路标上只是客观地写着距离山顶还有多少公里。当我看到“3km”这几个字时,我感觉充满了力量,顿生“乌蒙磅礴走泥丸”之感。3公里,算各得了什么啊,平地上的话我一会儿就骑过去了!谁不知道上山骑行和平地骑行是两码事呢?但是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我自己也居然相信了,一口气就骑到了山顶。算下来,嗯,一共耗时3小时27分钟。
山顶上我遇到了几个老北京,他们也是骑行爱好者。尽管我也算是老北京,但是我其实挺讨厌老北京那股子劲儿的,何况我的心早就被天津勾走了。我遇到的这几位,把老,北京的“那股子劲”展现得淋漓尽致。
“自己骑上来的啊?”
“啊,是,是。”
“你这没戴头盔啊,不安全啊!而且手套也没戴。”
“哦哦,您说得是。”
“你这都是我玩剩下的。想当年,大概是一九八几年,我从美国大使馆那里买了一辆二手的美利达自行车,当时花了500美元!我还是北京市第一个组织自行车骑行的人,现在那个骑行组织的QQ群还在呢!”
“啊,您真厉害!”
“小伙子,大十一的没事骑着玩去呗!接着往北骑,再住那儿一宿。”
“哎,我没那么厉害,不了不了。”
“我告诉你啊,北京最美的路是红井路,你去过吗?”
“没有,没有。”
“唉,那儿特漂亮!你应该去看看。”
“嗯嗯。”
这几个老北京像看大熊猫似地围着我看,让我很不自在。尽管他们的骑行经验可能很丰富,但是这股子“老子天下第一,谁也不服”的劲儿,真是让人感觉不太好。
下山路上,对不起,我超速了。限速是30km/h,我最快居然达到了49km/h!迎面吹来的风,吹干了我身上和衣服上的汗,吹凉了我全身,我一度觉得自己要感冒了,不过万幸并没有。
下山后,天已经要黑了,我赶紧骑回到门头沟市区,找一家开封菜进去吃了“一点”。我休息了近1个小时之后,在夜色的笼罩下骑行返回北京城区。
整趟下来,行程约120km,用时近11小时。其他运动统计数据列示如下:
看来还是得加强锻炼啊,耐力不够啊!上山前遇到的那个小辈,他说他2个小时就上山了,下山用了20分钟。下山20分钟。。。?那就是平均速度60km/h啊,他在吹牛吧?所以这2小时的上山时长似乎也有水份。但是就算去掉水份,那也很可能比我快,估计是因为他中途没有歇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