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出生地大港上村,彼时叫钢铁大队,费姓聚居地。N年前,柳亚子高祖从外省搬来,落脚在此,留下柳姓大族(省略N字);大港上与叶家埭相邻,同饮一江水。叶家埭的叶氏家族(午梦堂)满门风雅,历史上有很高的评价。(省略N字)
大港上与荣字只隔一条河港,却分属北厍和芦墟两个乡镇。
我去荣字基本上靠大人摇船护送或者乘渡船过河再步行一段路。
江南水乡,河荡密布,桥多,船也多。桥,是极其简陋的木桥,摇摇晃晃,走在上面,胆战心惊。我曾见过独木桥,一整块木头铺在河的两头,桥上没有栏杆、把手这样的防护设施,担心掉下河,只能抱着木头缓慢地爬过去。
如若遇到较为宽敞的河道,必定要用渡船。我家门前的大港曾是航道(苏班轮船经过),比较宽阔,过河全靠渡船。可惜我们第四生产队不设渡口,过河除了借生产队的农用船,只能去第三生产队渡口出钱摆渡或者去五队渡口自己拉绳过河。
3队和5队的渡船虽然都是木船,外形完全不同,前者靠村民轮流执勤摇船,收取微薄的报酬;后者的木船是特制的,没有明显的首尾之分,也没有船橹,只在船的两头系一根长长的缆绳,渡河时,站在船头收绳,船尾必定在放绳,返回时,船尾变为船头,同样收绳和放绳。遇到捣蛋鬼,反方向拉绳,即使用足力气使劲拉绳也动弹不得。
渡过家门前的大港,往北是圩上、道士浜两个自然村,往南是去荣字的方向。大片农田,阡陌纵横,狭长的田埂上长满杂草或种满豆荚,根本看不清路面,唯有河岸边的道路略微宽阔。河岸边的树丛里常有棺材坟堆,蛇虫出没,“扑朔朔”受惊后突然飞出的鸟儿发出凄厉的怪叫声,阴森可怖。我不敢独自走在这样的路上,一般都由奶奶陪着,护送到目的地。后来,青平公路(318国道,上海青浦到吴江平望)建成,我就绕道从汾湖村到大港上或汾湖村到荣字,不用渡船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没有楼房(大户人家的木楼除外),普遍都是低矮的砖木平房。荣字阿爹家因为祖上开航船,搞运输,有点家底,三间正屋加一间侧屋,中间屋特别宽敞。彼时,荣字太太(奶奶的母亲)还在,80多岁,常年躺在中间屋的床上,床对面是荣字大阿姨的竹铺。十几岁的大阿姨负责服侍老太太。
大阿姨不是荣字娘娘所生,是我爷爷的亲外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