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学习韦老师《心理营养:养育心灵富足的孩子》收获体会
人生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随着孩子学龄的不断增长,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孩子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动力越来越小,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厌学最严重。有人说,手机网络游戏害了我家孩子,但事实是学生先产生厌学,后玩游戏成瘾。孩子原因如何?家长应该怎么办?
通过学习韦志中老师最新出版家庭教育优秀教材《心理营养:养育心灵富足孩子》和同名学习专栏《心理营养:培育心灵富足的孩子》以及参加三十天家庭教育专题直播打卡学习辅导讲座,结合个人日常家庭教育心理顾问指导个案,提出如下学习体会和个人观点,敬请韦老师和各位社长、社员们批评斧正!
一、孩子厌学成因分析。一是孩子性格缺陷。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胆小怕事、自卑敏感,特别在意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老师和父母)的评价,面对学习失利、考试失败和来自重要他人的批评否定,在努力绝望悲观消极情绪心境下,自然采取“逃避”的心理防御机制;二是错误教育方式。重要他人只会批评否定和讽刺挖苦,不会表扬肯定和鼓励赞美,对自我意识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而言,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老师的期望值,没有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自然采取躺平、逃学、不上学的方式应对。按照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理论,孩子把“批评”与“学习”建立了必然联系,由“讨厌批评”演变成“讨厌学习”的“厌学”问题;三是情感依赖缺失。有的父母与孩子间情感依赖过度,孩子与父母分离产生分离焦虑,逃避上学既可远离学校不喜欢的人和事,又可回到家中获得情感依赖。有的孩子自我感觉缺少亲情,渴望得到父母关爱,下意识地通过生病、考不好、逃课和不上学等极端手段,引起父母关注获得父母关爱;四是缺乏内在动力。孩子缺乏生涯教育和生涯发展规划,没有明确的学业目标、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和为谁学习,机械地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升学而学习。孩子缺乏内在学习动力,在外界学习压力下,不得不被动完成他人交给的学习任务。
二、解决厌学问题策略。一是无条件接纳孩子。全面了解满足孩子心理需要,避免满足父母的心理需要。不是拒绝和急着改变孩子行为,让孩子赶快回到学校,而是接受接纳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接纳孩子的决定,接纳孩子的一切;二是认真分析原因。厌学表现在学生,原因可能在父母。要全面了解重新认识孩子,掌握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转变家庭教育方式,调整认知结构,处理情绪压力,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孩子自信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三是优化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前提和关键点。健康比成绩重要,孩子比学习重要,快乐幸福最重要。父母要关心关爱真心真诚陪伴孩子成长,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关注孩子快乐幸福,让孩子始终感受到父母的真情真爱;四是激发孩子学习内动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远大理想追求、崇高思想境界和现实生活情操,让孩子站得高看得远。在明确学业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的目标定位,激发孩子自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的角色定位;五是转变教育理念。把孩子做错题、成绩差与违犯学习纪律区别开来,把孩子这个人与学习成绩区别开来。强化正能量,弱化负能量。对孩子要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多支持,更多地培养学习兴趣、合理利用时间、研究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父母不做评判孩子满意就行。父母转变角色定位,树立学习是孩子的事情的理念,避免“皇帝不急太监急”、父母超前过度焦虑的错误倾向,把学习的主权归还给孩子。(李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