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间没和家人们聊一聊我们的教室和孩子们了,因为我们在调整,在尝试着自我调整。
家庭作业
上周班会,和孩子们探讨“家庭作业及假期结束时收拾整理这些都是谁的事情?谁应该负责?”
事例一:
“老师,我口风琴忘带了。”
“昨天老师不是提醒过,要收拾整理自己的上学要带的物品么?”
“今早上俺妈忘提醒我了。”……
事例二:
“你周末作业为什么没写完?”
“我不知道还有这个作业,俺妈没给我说。”
“我布置作业的时候,你没记住么?”……
事例二:
“你能两个为什么发生了争执?”
“老师,是他……”
“不是,老师,是他……我没理他。”
“不是的,我没有理他,是他……”
“当时我不在场,因此我没有发言权。这件问题你们两个自行解决。记住,解决问题的时候先找自己的问题。”
在我们家长眼中,一方面“孩子永远都是小孩子”;另一方面又想让他们负起责任。那到底该如何把握“收”和“放”的这把尺度呢?首先我们得分清哪些是孩子该负的责任?哪些是我们要负的责任?
如:周末作业,在周五放学时我会让孩子们把作业都记在了书本上,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周末发在班级群里的作业是方便家人们检查孩子作业时的一项参考。或者是让孩子在自己检查作业时的参照。
和孩子们共同商定,家庭作业自己负责,作业不过关或者没完成,来到学校接受惩罚(利用别人玩耍和休息的时间,补出作业)告诉孩子我们所定的目标不是为了惩罚。我希望一个同学都不受到处罚,做一个自律的真正的孩子。
生活习惯
“老师,他把他不喜欢吃的××倒掉了。”
“老师,他俩上楼梯说话被扣分啦!”
“老师,他走廊跑的可快,撞到××了。”……
我们怎么管理好自己,是要做一个事事都要老师扯着线的“木偶”呢?还是要做一个自己能够管理自己的“真正的孩子”呢?告诉孩子们:你们不想老师和家长手里扯着一根看不到的但随时指挥着你们的那根线,那么你们应该怎么做呢?生回答:自己管理好自己。(道理都懂,但真正让他们做到还是有难度的。毕竟是孩子啊!但我们的引导是必须要有的。说不定在明天,明天的明天……孩子突然间就悟到了。
宋代思想家张载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不能忘。”孩子从小养成有责任和担当的好习惯,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做好表率,树立榜样,形成合力,让大家都肩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
再来唠唠我们的大声朗读,大声朗读不是一次性的读一本书,而是每天坚持20分钟的发出声音的朗读。这样的目的是锻炼孩子们的自动化阅读能力。不知道家人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看书时与真正张开嘴巴读书时感觉是不一样的。看的时候觉得读的非常顺溜,但当真的张开嘴巴读的时候,会出现卡或读不顺,嘴绕不过来的感觉。我们提倡的发声诵读,就是锻炼他的识字力,锻炼孩子的语感。以及在孩子的大脑“信箱”里储存大量的词语,句子。以便以后行驶在阅读与写作上的高速公路时,能够灵活的运用。
每天我们都朝前走着,朝向美好的自己前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