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张爱玲此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鲫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也许是爱到极致才产生的物极必反现象吧。没有她对红楼的痴迷,哪得《红楼梦魇》呢?
小时候老师最爱布置的作文就是“童年趣事”,就连考试作文题目都是。那时候我们把写作文叫“编作文”,现在想想也真是形象,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很少能想的出来发生在身边的能作成文的“事”,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趣事”了,怎么办呢?只能靠“编”。也是因为缺少发现的眼睛,所以也就最怕写作文了。
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发生在当下的人和事总是记不住,有些人前几天才打过交道,下次见面就又不认识了,看着人家频频点头,自己反倒觉得奇怪;有些人明明是比较熟识的“老朋友”了,见了面却总是想不出来人家身居何位,和我有什么关系,连问候的话语都显得那么尴尬。
如此健忘的我,几十年前的一些事情却犹如发生在眼前,而且愈来愈清楚,就连小时候最怕写的作文题目,如今突然有了“补写”的欲望,这会是一种怎样的现象?是物极必反呢还是爱之所切?
小时候,我是大人眼中的“乖乖女”,少言寡语,一般和人打招呼的方式便是相视一笑。因为头顶工人家庭的女儿的光环,能穿几件光鲜的衣服,还跟着男孩子起早摸黑、翻山越沟去村小上学,识的几个文字,因此便更显得与众不同、招人喜爱。因为人见人夸,也就越夸越“乖”了。
记得小时候每逢舅舅姑姑来访,我的问候方式每每都是腼腆一笑,然后便是红着脸低头不语了。每当此时,母亲就会不失时机的说上一声:“这孩子乖,话少”。对我来说,这便是母亲对我最大的褒奖。此后,我便越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也就越来越少言少语了。
现在想来,那只不过是因为胆小,不敢和陌生人多说话而已。把胆小和“乖乖女”划上等号的事情很多,但最刻骨铭心的莫非下面这件事。
童年时的农村生活,基本坚持着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就连母鸡生蛋孵小鸡这样的事情,都是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方法和规律来完成。记得那年春天,母亲养的母鸡孵出了一窝小鸡,毛绒绒的有好多只,撒点黄米,就抢成一堆,甚是可爱。白天扣在院子的筛子下面晒太阳,晚上再抓回到纸箱给保暖。这一来二去的,就出了事情。那天下午太阳快要落山,我揭开筛子,小鸡顿时四散开来。可恨的是,家里养的那条黄狗不知何时出现在院子里,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只见它一闪,一只小鸡就下肚了,连咀嚼的环节都没有。也是,刚出壳没几天的小家伙,哪里经得住这个,吞、咽,就在一念之间。所幸的是,自认为干了坏事的黄狗,气急败坏的逃走了,所以剩下的小鸡也因此躲过了一劫。第一次看着一条幼小可爱的生命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就这样消失,那种怜惜和恐慌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我想把小鸡救出来,也许它还活着,但最终还是无可奈何。
等其他小鸡全部回到纸箱,我心怀忐忑,若有所思,想着该如何向收工回家的母亲交待,挨打或成必然。还是找点事来做吧,转移一下目标,或许会有好的结果。
人在恐慌到一定程度、想要做另一件事情来减压的时候,总会有出其不意的想法并付诸行动。我抬头看见了母亲放在房檐底下的笼子,笼子里装的是她积攒已久的杏核,由于放的时间太长,上面落上了厚厚的尘土。母亲会等在闲暇的时间砸出杏仁,用来淹点咸菜。今天,就由我来做这件事情吧!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母亲回来看见的是我砸出的许多杏仁,还有贪玩不进家门的弟弟。和预期的一样,她开口表扬了我,说我是如何懂事乖巧,弟弟如何调皮不听话等。可她哪里知道,我心心念念的还是那只可爱的小鸡,不知道它在黄狗肚子里怎么样了?如果不是失去它,我怎么可能会因为担心挨打而找活干呢?知道真相的母亲终究还是没有打我。
童年生活最有仪式感的事情莫过于“看果园”了。农业社里有一大片果园,果树基本都是苹果树和梨树,包产到户的时候,分给了各家。每到暑假,那里就是孩子们的乐园,不管早晨还是下午,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去“看果园”,说白了就是看护自己家的果树,不让果实被人偷吃。可来到果园,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关心自家树上的果子有没有变少,而是别人家的树主人在不在场,如果不在,那他家的果树可就遭殃了。哪几棵树上的苹果、梨子最好吃,我们了如指掌,等收获满满,才来到自家果树下面装模作样起来。那段时间,谁都不会空着口袋回家,我们会因为偷摘到了别人家的苹果或梨子而沾沾自喜。
不到成熟季节的苹果看起来绿绿的,又脆又酸,我们会拿着苹果,转着圈儿的、反复的往土台土墙上碰,让苹果发黑变软,这样吃起来就会另有一种味道。
说来可笑,随着暑假的结束,那片果园里能吃的水果便荡然无存了,谁家的都不例外,只留下那些晚熟不能吃的小酸果。
当然,晚熟的小酸果到了一定时期,我们也是不会放过的。因为是上学路过,怎么能禁得住那成串的红的诱惑,跳下地埂,一顿乱摘。不巧,这次让同样走在上学路上的他看见了,进了校园对着一群同学就是一顿乱嚷,说我偷摘他家的果子。这样的啪啪打脸让我这个“三好学生”无地自容,转身就是一脚,看着他捂着下身满地乱转,我吓的不轻。还好,他坚强的挺住了,也还好,若干年后他儿女双全,不然我就罪责难逃了。
孩子的世界是很奇妙的,大人一般是不会理解的。记得第一次接触红楼梦,那个抢了民女又杀人的薛潘着实令人厌恶,可有人却说他喜欢那个角色,因为每个人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可话又说回来,有着皇商家庭的背景,他也只有向着两个极端发展,或北或南。王夫人把晴雯撵出了大观园,可她怎么也想不到,第一次和宝玉同领警幻之事的却是袭人。我们也一样,大人眼中的乖孩子,背后同样做着一些不为人所知的事情。因为偷吃别人地里的萝卜而崩掉了牙齿,因收到男生写的纸条或送的照片而吓得无处躲藏,会和一群女孩子一起谈论那些最为私密的话题……
忆童年,心花烂漫,一起走过的小伙伴们,如果还能同台,我们一定一起吃完火锅去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