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5天没有更新文章了。
中秋时候,我放下了所有工作,好好休息了三天。脑子里的那根弦一旦绷得太久太紧,就更容易断。
中秋过后,大量工作蜂拥而至:要写的稿子排好了队等着我,没看的书霸占了我的桌子,让我无论做什么都不能逃避他们的审视……
中秋过后,我在既紧张又压抑中度过了2天。
突然发现,生活太轻松无所事事,会让人浮躁;生活太紧迫压力重重,也会让人浮躁。
如何打破“浮躁”的魔咒,让生活更有品质,让工作更有效率,让自己离梦想更进一步?我为之思考了很长时间都没有什么结果,但读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文章《这两件事情,带着我走到了今天》,我突然感到豁然开朗。把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1
你可以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必须有阶段性的小目标。
“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甚至,95%以上的人根本不知道这辈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未来无法预判,理想永远在前方。
为什么没有具体的目标,许多人还是成功了?因为他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些阶段性的小目标,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所以,我们一定要给自己设立阶段性的小目标。很多时候,人生目标不是想出来的,而是你付出努力之后自然而然出现在你眼前的。得过且过的人,可能永远只能随波逐流。
俞敏洪曾经历了三次高考。你一定不相信,曾经最拖他后腿的就是英语。
第一次高考的时候,俞敏洪只考了33分。复读的时候,他的目标就是学好英语。第二年,英语考了55分,虽然有进步,但仍然不够,他还是落榜了。在质疑声中,俞敏洪坚持再读一年高三,这一次,他的英语考了95分,他终于被北大录取了。
什么是命运?命运就是老天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的困难和磨砺,以及面对这种苦难时你所采取的态度。
俞敏洪就是用自己的态度和努力,告别了农民的身份,换来了今天的成就。
2
合理安排时间:把80%的精力放在80%的收入上,把20%的精力留给你的爱好与梦想。
工作不是你的全部。工作可以支撑起你的生活,但不一定能支撑起你的梦想。
如果你不想用一生的时间来重复一样的生活,如果你想发现生命中的更多可能,请抽出20%的时间,让你的兴趣爱好发挥更大的价值。
首先,要梳理好你想做的事。
比如读书、写作、学一项新技能等等。
然后,合理规划时间去做这些事。
为了让这些事情能够坚持下去,最好每天规定一部分固定时间去做某件事,慢慢就会养成习惯。比如:
【读书】我习惯晚上读书,因为忙完了一天所有事情之后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我把读书完全当作一种放松和享受,读完书直接睡觉。
【浏览信息】我习惯在路上以及上厕所的时候浏览手机上的信息,其他时间,除了电话响起,基本不拿手机(事实上也没有时间玩手机)。摆脱掉手机,会让你节省大量的时间。
【工作+爱好】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把deadline尽量提前,遏制住自己的拖延症。
我的具体时间规划如下:
8:00-10:00:查收邮件及维护自媒体平台(回复一些评论等);
10:00-18:00:工作时间主要是采访、查资料、编稿、写稿;
19:00-22:00:自媒体时间(主要是写文章);
22:00至0:00:读书时间。
这样一天下来,虽然节奏紧凑,也比较累,但依然很值得。其实,所谓的“值得”,就是人生丰富的标准,而不是功利的标准。如果你觉得充实、丰富并且乐在其中,就值得了;如果你消磨了斗志,忘记了梦想,就是不值。
3
不要与别人比较,你的对手是你自己。
想要变得与众不同,最重要的不是与别人比较,因为总有人比你好,也总有人比你差。这样的比较没有意义,也改变不了现状,只会让你更加迷茫,还会变得心胸狭隘。
你应该和自己比较——今天的你是不是比昨天有进步,明天的你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提升。
只有日复一日地奔着自己的小目标努力,才会遇见一个崭新的自己。当你获得了更多的经验、知识、技能,你的含金量必然不断飙升。“与其追求全世界的骏马,不如种植丰美的草原,到时骏马自然会来。”
4
多读点书,充实自己的内心与灵魂。
有句话叫“人丑应该多读书”。
其实,人美也一样要多读书。
很多人说,读书有什么用啊?看完没两天就忘了。
虽然书的内容可能忘记,但是一本书所传达给你的思想以及对你潜移默化的启发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至少,读过书的人比没读过书的人有自信。
原创文章,转发请联系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