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一首经典老歌。
赞颂的是老师这个职业,深一点说赞颂的是所有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呼吁每个人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想煽情。也煽不动。
要说的是家庭里一直在发生的事。
孩子和父母之间会有误会,有冲突,甚至有战争。
但经常看到的现象是: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有一个来访者诉说自己的故事。一度痛苦的诉说,会谈之后,总结出来访者的特点:1,不承担责任,每次人生重大选择失败都能找到承担责任的人,除了自己。2,脾气急躁,经常会把自己的压力转嫁个家人身上,尤其是孩子身上。
再经过几次访谈,逐渐了解来访者原生家庭的情况。
来访者家里,母亲习惯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仿佛一切问题都是因为有了孩子引起的。都不是自己的问题。虽然母亲比较能干,但是言传身教中,孩子学会了母亲的推卸责任。
家里父亲是暴君,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基本不承担压力,直接转嫁到孩子身上,骂一顿或者打一顿发泄一下。孩子在被打的过程中,学会了责骂是转移压力的一种方法。
在来访者身上,仿佛是三个人的集合体:暴君的爸爸,推卸责任的妈妈,弱小的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性格站出来表现。虽然还没有到人格分裂的程度,但也经常感到矛盾和困惑。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言行不管是喜欢还是讨厌,都有可能接纳并转化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
所以每个人的性格组成都有三个部分:爸爸的,妈妈的,自己的。只不过是比例不同而已。
观察自己的性格特征,再观察自己父母的性格特征。会发现自己的某个特征非常类似爸爸,另外一个很可能很像妈妈。
换一个角度说:多观察父母,多了解父母也是了解自己的一个好方法。尤其是了解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
有些孩子很叛逆,和父母对着干。仔细观察一下,父母也许就是不肯退让的。只不过两方面站的角度不同,实际处事方式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来访者,对家人十分顺从,对爱人言听计从。十几年下来,爱人对他爱答不理,虽然还在一起生活,但是谈不上尊重。
回顾他的家庭生活。看到他的母亲对父亲一直言听计从。而且教育孩子对父亲也言听计从,不许反抗。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对爱人十分顺从。甚至变本加厉,因为他够聪明,能够把听话这件事做的更好。往往在听话的时候,找很多合理化的理由。最常见的是:为了家庭合睦。
很多人到30岁,40岁的时候,依然没有发现自己性格的问题所在。只不过经常感觉不舒服,不痛快。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性格不是他们的。是父母的。不同的是时代不同了。拿过去时代的性格用在现在社会里,自然行不通。
对他们来说,幡然醒悟是很关键的。
醒悟的时候就是改变的开始。